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不同:
老师让同学们画一幅画,题目是“圣诞节”。
在中国:
老师将预先画好的画往黑板上一挂,班级的48个学生开始对着画认认真真地临摹,48个学生的画千篇一律,画面上是一棵圣诞树,圣诞树上灯光闪烁,旁边站了一个圣诞老人,手里拿着圣诞礼物。老师根据孩子作品的像还是不像给孩子打分。孩子就这样在模仿中长大,在学校照老师教的去做,回家照家长说的去做,参加工作之后照领导安排的去做,结婚之后按老婆说的去做……人们的创造力从小就在压抑中被扼杀,只会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
在美国:
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要上美术课,让大家画一幅画,题目是“圣诞节”,然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们大家回忆一下,想象一下,你们家或者你们的社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的圣诞节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期望中的圣诞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要有框框,怎么想就怎么画。绘画的结果出来了,48个学生,48个不同的圣诞节,千奇百怪,丰富多彩。孩子就是在这种想象和创造中长大,在学校敢于超越老师,回到家里敢于和家长辩论,参加工作之后敢于和领导叫板……孩子的创造力从小就获得极大的鼓励和释放。
中国的高中生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总是能得到最好的成绩,但是中国大学生的论文却是最烂的,是最没有创意的,甚至有很多是抄袭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至今却只有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每年拍摄近500部故事片,但是这么多年了却没有一个人获得奥斯卡金奖。
你别说什么西方人用另类眼光看我们之类的借口,如果我们真的行,任何借口都不可能永远把我们拦住,奥运会上不是有那么多中国运动员夺冠吗?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国人缺乏想象力,缺乏创新能力。被苹果砸了脑袋,牛顿想到了万有引力;看到水壶盖子被水蒸气掀起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而我们的学生呢,有的时候也非常具有想象力:看到有人被自己的汽车撞倒了,马上想象到将来的赔偿、家长的训斥,这怎么能比呢?
想象力、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教就会的,它教不出来,它要依靠多年的培养。而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式的填鸭教育、应试教育最不利于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改变,所以,中国人的想象力、创新能力长期以来都受到压抑。
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引导、开发、培养。
阿杜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问我:“爸爸,我想给自己改一个名,我的名一点都不震撼,我想起一个震撼的名。”
肯定是动画片看多了。
我问:“你想改成什么?”
“我想叫火蓝青。”
我和夫人听了孩子给自己起的名字哈哈大笑,阿杜喜欢看动画、漫画,像那里面的擎天柱、霸天虎什么的他整天挂在嘴边,很显然他的这次改名行为受到了动画、漫画里面那些名字的影响。
我感觉这名字的确很好听,但是毕竟名字不是可以胡乱改的啊!我只好说:“阿杜,你这个名字的确震撼无比,但是名字是不能乱改的,首先你名字的第一个字必须和爸爸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样的,这第一个字就是人的姓,后面的字你可以发挥想象随便改,但是还有一点,改名得到公安局办理手续,很麻烦的。不过,你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还真好,特别有想象力,也非常震撼,这样吧,我们就把这个火蓝青当你的小名吧。”
阿杜说:“改名还这么麻烦啊,那就算了吧。”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我的鼓励下,阿杜就常常梦想自己当一个超级漫画家,因此也常常自己动手写故事,有一次我看到他给自己的一个漫画人物写了这么一段介绍:“星天一,火星人,3岁时来到地球,目的不明……”
我夫人看了阿杜画的“星天一”和下面的注释之后取笑他:“3岁时来到地球,目的不明……”后来我夫人和公司的同事说起了这件事,这些人看见阿杜就逗他:“3岁时来到地球,目的不明……”开始的时候阿杜还觉得挺好玩,后来就烦了,谁一说这事他就急。我知道了这事,当着阿杜的面和公司的同事说:“你们懂什么?现在人们一直都没弄清楚宇宙的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呢,我们的地球说不定就是其他星球上更高级的生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呢,说不定你们身边哪个人就是外星球派到地球的间谍呢,有什么笑的,你们还没有一个孩子有想象力呢,还笑话孩子……”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真的,我觉得阿杜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非常宝贵,所以每当我听到、看到阿杜说出一些比较离谱的事情,我从来不奚落孩子,而是鼓励他,赞赏他。你过多地讽刺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他的想象力就会受到抑制,逐渐就形成了思维惯性。试想如果他的创新常常被别人当成了笑料,创新就会成为他思维的禁区,这样的孩子怎么还会有创造性思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