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恒安买回一本空白的绿皮工作证,又买回一点金粉和亮漆,回到家里,一个人躲进小屋,先拿小毛刷蘸着橡胶水,把工作证上平版印刷的几个烫金字用毛刷刷掉,找出一块梨木,刻出记者证的图章,用火烘烤后,在工作证的塑料皮上烫印出记者证字样,再用亮漆调和好金粉,用小号毛笔蘸着,将金粉涂到凹陷处,贴上自己的照片,又用硬木刻出公章,放在照片的右下角,拿小木棰轻敲几下,照片上就有了钢印轧过的痕迹,不到一天的功夫,一份精美逼真的记者证就造好了。
第二天一早,恒安到学校请了假,乘车到三十里堡公社去了。天将晌,来到知青办。那会儿,知青办的人正要下班,知青办刘主任见有人找他,放下手提包,问来人有什么事。来人把黑色手提包放到刘主任的桌上,从兜里掏出记者证,递给刘主任,自我介绍说,“我是新华社记者。”刘主任接过记者证,见照片上的人和面前站着的人一点儿不差,两腿有些发酥,到底是小地方上的人,头一次见到新华社记者,赶忙给新华社记者让座、倒水,笑着说了些废话,“吴记者同志,什么时候来的?”
“已两天了。”吴记者说,“这些天驻在你们县里,白天下来到各处转转。”
刘主任明显感到这吴记者有些来头。以往地方上的记者来了,都是先到公社来见过领导,说明来意,再由公社派人陪着,问几句官样的话,写几句官样的文章,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新华社记者却不这样,已经采访两天了,才来找地方上的人。这样一想,心里便有些发虚,忙问道,“呀,吴同志真是的,怎不早来吱一声,我们也好出人帮你。怎么样,采访完了吗?采访到有价值的东西啦?”
“我这次来,”吴记者说,“主要是配合伟大领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重要指示发表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另外,中央首长对知青工作也高度重视,最近全国各地知青工作中,出了不少问题,中央首长要求新华社记者分赴全国各地,直接深入一线去,了解掌握知青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向中央首长汇报。我这次来,只在你们市里呆一天,市革委会崔副主任接待了我;大部分时间都由我一个人安排。因为你们这里的知青工作,总理前几年曾亲自视察过,这次我就先到你们这里来了。”
这吴记者说话,口气极大,吓得刘主任手心里出了冷汗,咧着嘴不住地冲甄记者笑。等吴记者说完,停了一会,刘主任才嗫嚅着问,“不知吴记者同志发现了我们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请给我们指出来,将来我们也好改正。”
“总体看来,你们这里的知青工作,还是可以的,从领导,到群众,都能体现出对知识青年的关怀,我在采访中,有群众几次向我提到刘主任,说刘主任为了知青工作,真正是呕心沥血,经常在深夜找知识青年促膝谈心……”吴记者说这话时,拿眼观察刘主任,见刘主任脖子以上全红了,直摇手说,“这是我份内的事。”
吴记者又提到几件这里知青中发生的事,这些事刘主任都经手办过,便相信吴记者对这里的知青工作已相当了解,担心吴记者还掌握一些其它重要的信息,会对自己不利,二人谈了一会儿,刘主任便邀请吴记者一块吃饭。
“不成,我们这次来,是有严格纪律的。只是和你们市革委会的崔副主任是朋友,才在他那里吃了顿便饭。”
“那吴记者好歹也给我们提点建议呀,将来我们工作时也好改正。”
吴记者听了,也不客气,信口说了几点,都是社会上反响强烈,地方上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又谈了一会儿,吴记者便要告辞,临走时,冷丁想起一件小事,顺口说道,“前几天,你们市革委会崔主任请我吃饭时,跟我提到,说他有两个亲戚,姓甄,哥哥叫甄昌喜,弟弟叫甄昌乐,就在你们公社的青山大队插队,不知这次招生能否选上,当然了,你们市革委会崔副主任也只是跟我提了一下,能不能选上,一定要按党的政策办。”
“吴记者慢点说,我记下来,”刘主任边说,边掏出记事本,听甄记者又说了一遍,把二人的名字记好,点头说,“请吴记者转告崔副主任,我们一定会按政策办事的。”
看看事已办完,吴记者和刘主任告了辞,一人去火车站了。
十二月底,昌喜、昌乐兄弟肩扛行李回到家里。母亲大惑不解,抱怨说道,“咳,过一个元旦,就两天的假期,你们把被褥全都拿了回来,我长几双手,哪里拆洗得过来?”
“不着急,”昌乐喜滋滋说道,“这回有的是时间。”
昌喜也高兴,笑着说,“我们要上大学了,我要去北京,昌乐在大连,明年三月一号去报道。”
“什么?”母亲觉着像在做梦,直当看见两个儿子拿出入学通知书,才相信这都是真的,乐得像个孩子,拿过儿子们的入学通知书,看了又看,看完,冲屋里喊道,“他爸,孩子们要上大学了。”说着,眼角流出泪水。丈夫正躺在炕上看书,听妻子喊他,并不理会。妻子以为自己声音太小,丈夫并没听见,拿着录取通知书跑进里屋,“他爸,快看,孩子们要上大学啦。”
恒安挪开书,依在枕头上,冷眼看了妻子一眼,淡然说道,“没什么了不起的,又不是正式考上的。”
“你看你,家里有了这么大的喜事,你却说出这种泄气的话。”妻子数落着丈夫,“至少,孩子们可以离开农村了,咱也不用再担心了。”
妻子是个晓事的人,知道丈夫的家庭曾经风光过,也知道丈在大学里,曾和一个副市长的女儿好过,只是后来家遭变故,毁了前程,怀才不遇地回到了金宁城,落魄之际,经二大娘撮合,和自己成了亲,算是走完了人生必走的一步路。其实丈夫和自己,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虽说也和自己生儿育女,只是丈夫心里,似乎这些也是人生必做的功课而已。丈夫在家,一般没有笑脸,又极少说话,往往在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勉强说一句。妻子有时觉得委屈,觉得凭自己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丈夫,只是一想到孩子们,便打消了这种念头,宁愿相信丈夫是爱自己的,只不过是他那死板的性格,把夫妻间的温情弄得僵冷了。
不待妻子多想,昌乐蹿进屋里,站在父亲身前,咋咋乎乎地说了起来,“爸,你简直神了,上次我从家里回去,没过几天,知青办刘主任就来找我和我哥了,还埋怨我俩,说来这里插队都几年了,也不把自己的家庭背景说出来。”
“你俩怎么说的?”恒安问。
“你不都教我们啦?”昌乐说,“就照你教的说,家里大人不让说。刘主任给我俩送来履历表,叫我们填写,后来又送给我们自愿表。我和哥哥填了。前天下午,刘主任就把入学通知书送来了。这回公社的王主任也来了,一边教我们怎么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一边叮嘱我们,别忘了到市革委会崔副主任那里,替他们说些好话。”
“你们怎么说的?”恒安又问。
“还是照你教的说,等回去跟家里大人说一声。”昌乐说完,问道,“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和哥哥当时都懵了,要不是你事先交待过,还真不知该怎么应付呢。青年点里的同伴都说,一准是咱家有靠山,真的吗?”
“什么靠山?”恒安听昌乐说完,看看没有什么破绽,心里踏实下来,冷着脸说,“这次推选工农兵学员,上级要求得相当严格,贫下中农推举你们兄弟,就说明你二人在农村表现还不错。”
“那刘主任求咱们在崔副主任那里说好话,是什么意思?”昌乐瞪着眼问。
“或许是他误听了别人的传言,以为咱们和崔副主任是亲戚呢。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吧,不要再提了,传了出去,怕影响不好,说不定还会给你们兄弟带来麻烦呢。这阵子,你俩在家里准备准备吧,不要上街招摇,实在闲着,我到学校借些书给你们看看,你们现在肚子里那点墨水,小学程度还不一定够呢,赶紧趁这段空闲补充补充,别瞎了头上顶着的大学生的名份。”
几句话扔进耳朵里,昌喜兄弟听得心底发冷,刚才还有些兴奋的眼睛,这会儿也变得冰凉。放下行李,去帮母亲烧火做功饭了。
“别理会你爸,”母亲替儿子们难过,开导儿子们,“我和你爸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年,别看他嘴冷,心里却是痛着你们呢。”
妻子虽嘴上替丈夫开脱,在孩子面前替丈夫说好话,可心里却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她相信,丈夫是一个人格扭曲的人,冷酷,僵硬,从来没爱过别人。连他说的话,也是云里雾里的,让人把握不住。刚才他和孩子们交谈,更像是巫师说的谶语,可是偏偏儿子们却佩服父亲,说他常常是料事如神。
其实,在这个家里,真正懂得恒安的,从前是二大娘,二大娘死后,现在懂他的,只乘下二大爷了。二大爷已到了耳背的年龄,常常和人乱打岔。奇怪的是,他越是耳背,想听清楚别人的交谈的渴望就越强烈。起初,他怕别人知道他已经耳背了,会瞧不上他,不再和他说话了,便尽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别人交谈。交谈时,当别人听他说些驴唇不对马齿的话语,相信他已经耳背了,不时地讥笑他,他从别人不屑的表情上发现,因为生理方面的缺陷,自己已经不被别人尊重了,便不再轻易和人交谈了。可是当看到别人交谈时,他去急着想弄清别人在交谈什么,便及时地支起耳朵,仔细地听别人的交谈;有时也会跟据对方口形的变化,弄清他们在说些什么。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努力,使他能准确地掌握了家中所有的大事小情,并能根据已掌握的情况,进行推理判断;甚至在吃过晚饭时,还能恰如其分地向恒安使了个眼色,转身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恒安放下碗筷,跟了过去,怕被别人听见,世德把里屋的门掩上,看着恒安说,“此事要适可而止,不可太贪,小心伤着孩子们。”
恒安先是一愣,随后马上明白了二大爷说的是什么,眼前和自己说话的,毕竟是个老江湖了,尽管他已经耳背了。怕和二大爷多说下去,会让妻子和孩子们听出破绽,恒安朝二大爷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
春节过了,昌喜兄弟离家上学去了。昌喜在北京,学的是哲学;昌乐在大连,读的是师范。昌乐离家近,每个周六都乘火车回家;昌喜只能每月写一封家信报平安。母亲甚感自豪,一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虽不是公开考试录取的,终究也是个大学,人面上很是展样儿。每月收到昌喜的来信,每周张罗着给昌乐做顿好饭,是她最幸福的时光。连恒富两口子都羡慕。
“兄弟,你帮昌艳想想办法吧。”一天晚上,堂兄恒富来蹿门儿时,求恒安说,“昌艳下乡五年了,家里成份又不好,招工、上学全没她的份儿,老这么呆下去,也不是个事呀。”
昌艳是恒富的大女儿,比昌喜兄弟早两年下的乡,眼见昌喜兄弟上了大学,便也沉不住气了,来找恒安商量。恒安听过,淡然一笑,不置可否,只是问道,“昌艳今年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