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秋,军中风传讨袁护国的事儿。听说要打仗了,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兵爷们,一时都像受了惊的鸭子,神色惶惶地在心里祈福求安。
一天下半晌,师长找甄永信到师部来一趟,说是有事相商。到了师部,客厅边上多出四个浙雕樟木箱子。箱子都上了封。师长招呼甄永信坐下,说眼下是民国了,什么都学着西洋光景,甲子纪年变成了阳历公元,阴历春节也不让正儿八经地过了。公职在身,违逆不得,正月初一给老人磕头拜年也行不通了。可老人还是老脑筋,得意这些老规矩。“眼瞅重阳要到了,”师长这才转到正事,指了指墙角的四口楠木箱子说,“这是我孝敬家中二老的一点心意,尽是些闽地特产,想拜托仁兄替我去一趟上海,代我给老人问个安。”
甄永信立时明白了师长的心思,爽快应道,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师长满意地说,“好!好!”举手拍了拍甄永信的肩膀,“福建到上海,走水路最便捷,无奈海上风险太大,陆路也不安全,所以我派两名近身侍卫保护你。”
甄永信据此推断,这四口樟木箱子里装的,绝不是个小数目。口上却说,“谢师座关怀。什么时候动身?”
“就在今天夜里,”师长说,“夜里起更后,你们就动身,出了城,先找一家客栈住下,等明天天亮后,再上路,以后天天就昼行夜宿,切记,不可夜间赶路。”
“遵命!”
“这是家父的住址,裕兴路三弄里,陈公馆便是,就在豫园的前街。好了,去准备一下吧。”
“是!”甄永信接过地址,行了军礼,转身出去。回到住处,吩咐贾南镇,“快把东西收拾好,今晚就走!”
“怎么个走法?”贾南镇问。甄永信就把师长安排的公干说了一遍。贾南镇把嘴戳到甄永信的耳边,“咱们就此游鱼出网?”
甄永信点了点头,二人开始收拾行装。
夜里熄灯号吹过,甄永信四人把四口樟木箱子抬上事先雇来的马车,出了军营,往北城门方向去了。城门已关,甄永信喊来执勤军官,说是奉师长之命,急需出城公干。军官见是军需处副处长,车上又坐着两个师长的近身侍卫,不再问话,命令士兵打开城门。出了城,一行人寻了家客栈,安顿停当,就在客栈安歇下来。
闽中多山,一天行不了百里。太阳近山时,一行人找了家客栈住下。把行李安顿停当,四人叫了几道菜和一坛米酒,开始吃饭。师长近身侍卫看甄永信叫了酒,小心叮嘱说,“甄副处长,临行前,师座曾嘱咐我俩说,路上不可贪杯。
“噢?师长这样说了?”甄永信故作惊呀,想了想,说,“不可贪杯,是说不可过量,少喝几口,我看无妨。白天颠了一天,喝几口,也可解解乏。”
两个士兵坚持不喝,甄永信也不强劝,只好和贾南镇推杯换盏,吃了个热汗淋漓。甄永信瞟了两个士兵一眼,看二人不时拿眼瞄着酒坛子,知道二人也馋得厉害,却不理会,只顾和贾南镇二人一杯一杯地饮着,直吃得杯盘狼藉,酒坛见底儿,甄永信和贾南镇大声打着饱嗝,叮嘱士兵夜里留神,便倒头睡下。
一夜无事,第二天太阳高起,一行人重新上路,车子颠得厉害,四人时常下车跑一段路,腿脚才舒服。一天下来,脚胀腰酸的。傍晚投了客栈,还像昨天一样,要了酒菜,两个士兵起初不肯喝,甄永信劝道,“我觉得,师座派咱们四人公差,是看得起咱们,也是借机犒赏咱们,叫咱们出来见见世面。临行说些叮嘱之类的话,都是上司的惯常做法,不可太过拘泥。太平年月,敢打当兵的主意的窃贼,我看八成还没投生下来呢。”
贾南镇也热心肠地在一旁敲边鼓。两个士兵就动了心,每人倒了一杯,但绝不再饮第二杯。甄永信也不再劝,只顾和贾南镇痛饮。
第二天醒来,看看一切正常,第三天傍晚,卫兵们就比前一天多喝了一杯,四天之后,就不分高低,和两位长官平起平坐,亲如兄弟,无所顾忌地推杯换盏了。第五天,一行人离了闽地,到了浙江地界,山路开始放缓,行了半日,来到富春江边,已是接近江浙平原。四人心情轻松起来,在江边一个小镇住下,像得胜凯旋后开庆功宴一样,摆了一桌酒席,放开肚子,狂喝滥饮起来。贾南镇说不加点花样儿,饮酒无味,甄永信就提议划几拳,三人立马响应,客房里顿时噪声大作,从日落时分,真吃到二更。因为划拳老输挨罚,酒没见底,两个卫兵就趴到桌下。甄永信和贾南镇费了挺大的劲儿,才把二人扶到床上。
听士兵发出鼾声,甄永信领着贾南镇打开樟木箱子,在一堆闽中特产中,准确地起出二百根金条、一些珠宝首饰、古玩字画和几块老坑寿山田黄,装在行李包中,由贾南镇背上。甄永信借口到镇上拜访一个朋友,向客栈掌柜的借了盏灯笼,和贾南镇二人往码头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