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黛玉呢?
黛玉第二日起来,也就将那些事情暂时抛到了一边。
她自己的那个能力,按林如海的说法,本来就还要等一等。
而她父亲的事情呢?
本就不是一日两日的事。黛玉觉得该说的已经说了,之后父亲再有什么决定,也就不是她能干涉的。
就是父亲最终决定上密折,难道她还能忤逆不成?
而皇帝那边,黛玉不怎么恭敬的觉得,既然他前生能撑那么些时间,这辈子应该也能。二十多年的皇帝了,如今又不曾老得无用,难道还会在皇宫里被害了?
至于青玉,她知道黛玉和墨玉在那天晚上都去了父亲的书房,并且待了有一段时间,但要说她们说了什么,她却不知。也不是太过关心。
且到了第二日,黛玉就找了她,说起桃红柳绿的婚事来。
“虽父亲把我们接了回来,也不过暂时。在家的时间最多也不过就是两月罢了。”黛玉如此告诉青玉“日后终究还要去外祖母那边待上几年,除非父亲被调去京城。我身边朱鹭朱鹮,你身边桃红柳绿的年纪却大了……京城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且我们不过仗着紫鹃蓝雀两家,外面的事知道得少。若要在那边让她们婚配,只怕耽误了人。还是趁着如今先办了此事才好。”
朱鹭朱鹮是到年纪了,但桃红柳绿其实还可以再留那么一两年。
不过,青玉却没反驳黛玉,只是想了想,说“她们两个都是在开封买的,我也早问过了,她们固然都有家,却都有好些兄弟姐妹,原是养不起了,这才卖了女儿。若是放还回家,回到家中,只怕也只能配些乡野村汉。要妹妹的想法,以她们的品貌学识,不说富贵之家,那些城中的小商贩总是配得起的,也能过得好些。若真是回了乡村,只怕还过不惯呢。”
听见青玉竟已经想过这些了,黛玉倒是觉得奇异。
不过,听她这番话,她也一样明白,这姑娘其实一直也没真把“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分放在心上!
虽那些话也是实情。
她们这么一路回南,路上也见了些乡野之地。与道听途说时的感触又大为不同。如今已经很是知道些世情了——朱鹭这些贴身大丫鬟在林府中的吃用,只怕比乡村里地主家的姑娘还要强些呢。
真要是去从农桑,哪里能习惯?
黛玉想想就道“你回去和你姨娘说,我这儿也吩咐吩咐李姨娘。打发人打听打听。且我们家这两年只有放人的,没有进人的。各处产业里却还有些人。先问问那些人里,不曾婚配的,谁愿意求娶,品性又如何。”
青玉一一应了。
因没有嫡母,两个姨娘又难放开手脚,她们少不得也得做起主来。
不过,青玉在贾家看了那么些时候,也有问题。
“若是朱鹭她们都出去了,我和姐姐的身边就不添人了么?之前在外祖母那儿,我们因大丫鬟多了,二等、三等的丫鬟便减了。便是这儿不添,去了京城也是要添的。”
黛玉点点头“等过些时候,让两位姨娘找相熟的牙婆带人进来相看一番就是。”
她的心中还有些别的打算,却是不好现在就和青玉说。毕竟青玉有许多事情不知道。
青玉就又问“姐姐,我听说林家的规矩,但凡买来的奴婢放出去时,就是配了自家的人,也都要发还卖身契的。但我看有些人倒不喜欢这样呢……”
黛玉这次却打断了她“这是规矩。即放出了门去,自然就不是我们家里人了,也莫要想着我们家的声势。我们林家,就是投靠文书也不是随便收的。”
见青玉那张圆圆的小脸都皱了起来,就又道“我也知道,这样做也有弊处,可外祖家那样的做法不也一样?依我看,还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好。”
※
等青玉再无问题的走了,黛玉一边喝茶,一边略略蹙眉思量——
不管原本来自何处,这青玉看来倒是适应良好。倒是与迎春全然相反了。
正想着,朱鹭过来添水,也道“二姑娘如今真是懂事许多。”
听朱鹭说“懂事”黛玉心知也该是如此,却不知为何有些怅然。忙先藏了这份心思,对朱鹭道“如今你回来了,我身边人手也够。你倒不妨回家里看看去。你父母两个也知你情形,只怕早为你打听好了。”
朱鹭便是平日里再沉稳,听见这么说,也还是不好意思。
紫鹃和雪雁却都笑道“想来不久就要贺姐姐大喜了!也不知能不能喝到姐姐的喜酒?”
雪雁又问黛玉“姑娘,朱鹭姐姐还有她父母,可朱鹮姐姐的家又不在此处,是不是就该姑娘你帮着定夺?难不成还把朱鹮姐姐送回她家去?”
朱鹮心中早惦记着这事了。
故此这段时间,便是笑容也少了许多。只是她自己又不好开口的。亏得雪雁提起此事,竟忙到黛玉身前跪下,道“姑娘可千万别送奴婢回家!奴婢只盼着能服侍姑娘一辈子,望姑娘做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