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贾敬,可能很多看过红楼的人都会觉得印象模糊。从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这就是个淡薄的影子——
求仙好道,长居道观,生日时也不肯回家,不过让人印了道经去散。等到六十三回,干脆服丹药死了,倒是引出尤家二姐、三姐的故事来。
无能、荒唐。
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吧?
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呢?
贾敬也曾有过不凡的过去。
他是进士出身。
效颦不敢说通读红楼,但至少记得,有两个地方明确的提到了这一点。
一次,是十三回,秦氏死,贾珍给贾蓉捐官,明确的写到——乙卯科进士贾敬。
二次,是第六十三回,贾敬死了,皇帝问贾敬是谁,礼部代回——进士出身。
在古代,考个进士容易么?几年一科,天底下的读书人汇聚一堂,就求那么最多也不过三四百的名额。可比现代的高考难多了。
且更重要的是,礼部给皇帝的回答是“进士出身”!
请注意,这里不是说“进士及第”,也不是说“同进士出身”,而是说“进士出身”,在古代,这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错乱。
就和现在说起大学生一样,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和三流大学的大学生,能说没差别吗?
何况是在回皇帝话的时候,更不能乱说。
进士出身,就是说,贾敬当年考进士,不在前三,但也不在三甲。
他考在“二甲”,也就是说,排名至少在前二十,甚至可以说多半在前十。而这个名次,还要是在殿试之后,由皇帝定的。
贾敬出身富贵,上面两代国公,他有现成爵位可袭。
可是,他却能努力读书,在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过程中杀到至少前二十,姑且不说他有没有能力了,要说他没有头脑,没有抱负,你能相信吗?
那么,他是怎么从意气风发的进士,变成一个长居道观,连家也不顾的颓丧之人的?
这个过程,其实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