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上,天气还是咋暖微寒时,李三智正带着子女在后院中打拳,连虚岁不过三岁的三小也跟在后面似模似样地挥舞着自己的小拳头。自悦珍被绑架后,李家改变最大的就是李家众人对习武的态度。原本李家只李三智和四郎好武,因这个时代重文轻武,习武打仗,建功立业也非常危险,因此,柳氏对子女习武也是不支持的。可悦珍被绑后,二郎几兄弟都意识到了武力的重要性,下定决心习武,也好保护自己和家人。柳氏也被悦珍被绑一事吓怕了,以往见到悦珍打拳就嫌粗鲁的她,要不是实在没什么天份,说不准都会亲自上场习武了。
如今的李家,除七郎、三小以及柳氏外,都已经洗髓过了,连悦珍也装作洗髓了一次。李三智和四郎因为之前学的就是刚猛的拳法,这会自是改学了更好的九截拳,二郎、五郎、七郎、九郎和悦珍学的都是太极拳、太极剑。九郎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二郎、五郎就像是人们议论的那样,也许天生是文曲星下凡,没学武那根筋,学得平平,要不是有洗髓丹这等仙药,估摸这会还没入门呢。倒是年纪小小的七郎让人刮目相看,平日不见多努力,太极拳和太极剑已经耍出精髓来,太极倒像是为他而生的。相较之下,悦珍就郁闷了,也不知是不是空间这等神物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好运道,本在李三智受伤,自己又遭绑后发誓定要好好学武,可天份实在是让她哀怨,居然连二郎、五郎都不如,只勉强学成幻影步法,悦珍只得安慰自己,太极拳、太极剑只当是强身健体了,好歹也算是学会了一门逃命的技能。
既然注定了做不成武林高手,悦珍只得放下那等心思,一心把习武当做强身健体的事来做,平日里做得最多的还是捣鼓吃食。这一日,悦珍用心地做好了一锅卤味,现在那些八角、茴香之类的调料还只被当做药材来用,悦珍还是特意到县里药材铺子里买的。
“爹,好吃不?”悦珍殷勤地伺候李三智吃了口酸辣肥肠后问,这些日子,她不停地用美食诱惑李三智,试图让他去说服柳氏让自己可以去镇上做点小买卖。
李三智笑呵呵地打趣道:“好吃,好吃,悦悦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将来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个臭小子去!”他不是不知闺女的那点小心思,可他也不敢轻易应下啊,不然慧娘还不得把他踹下床去,他可不想跟几个臭小子挤着睡,太没面子了。
“爹啊,您就帮我劝劝娘吧,娘可最听您的了,您说话,她一定会应的,爹,求求您了、、、”悦珍摇着李三智的胳膊撒娇,高帽子一顶一顶的给李三智戴。
李三智苦笑,明明就是我最听慧娘的好吧。不过,看着粉粉嫩嫩的闺女甜笑着跟自己撒娇,那软孺的声音听得他心里暖暖的,李三智也不想让宝贝闺女失望,只得点头道:“我去说说看,不过不保证你母亲一定应哟!”其实他也觉得媳妇把闺女看得太严实了,连去村里找小伙伴玩也得她跟着,得亏闺女听话懂事恋家,不像其他娃那样调皮,整日就想往外跑。依他看,闺女的主意不错,厨艺也是顶呱呱的,这生意是做得的,自家也的确是需要门好的营生维持生计。可媳妇不愿意,他也不太想女儿去抛头露面的做生意,因此,才迟迟未应下。
晚上,李三智旧事重提,跟柳氏商量起做买卖的事来。
“怎么,你也被闺女说动心了?不说做买卖的难处,光说悦悦,她一个小人家家的,听了人几句闲话,就一心要做买卖挣钱,那起早贪黑的,她能坚持多久?再说了,那些做买卖的门门道道,我不说你也清楚,我实在不想惹那么多的麻烦,家里才刚过了几日安稳的日子呢!”柳氏翻身看着李三智道,这做买卖,首先,赚不赚得到银子还两说,光是衙门的税收,给衙役和当地一些混子的孝敬银子就不少,况且如今虽没有商家不许科考的规定,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不少,但士农工商,从前朝传下的等级之分,在很多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柳氏也不想让人瞧不起。柳氏也算是书香门第之家出身,有从她爹那里传下来的读书人特有的清高,虽不会像有些人那样觉得行商是下九流,看不起商人,可也不愿让自己成为满身铜臭、斤斤计较的商人。
“咱只是做点小买卖,也不会碍着别人的生意,老老实实的凭着手艺赚银子,想也是无碍的。其实,我心里琢磨了很久,以咱家如今的光景,供这几个小子一路进学赶考怕是困难的,可几个小子都有上进之心,你说万一将来咱没银子供了,你让哪个不读啦?再说了,这孩子们眼瞅着就大了,儿子们娶媳妇的聘礼咱先不谈,就说悦悦吧,瞧她那模样、品行,我真舍不得把她嫁到这庄户家里受苦,少不得要给她多攒点嫁妆,这一笔笔的开销、、、其实悦悦这注意是不错的,最多咱不让她出去做买卖,只哄着她在家里帮着做菜,等有银子后,咱也学那大户人家,盘个铺子,再买上几个人,让他们帮着做买卖,咱只做那甩手掌柜,等着收银子好了,那些大户人家,可不是也都这样做吗?光靠他们当官的那点俸禄,不贪的话早饿死啦!”李三智拥着柳氏轻声劝说。
“哼,你倒是想得长远,都计划好了,还问我干嘛!”柳氏没好气的道,不过,她心里也有些松动,这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日子,她也过过,她可不想将来的儿子女儿也像自己这样为银子发愁,儿子们的学业,她是不愿意耽误的,女儿就更不消说了。这女儿家家的,有份丰厚的妆笼,就是在夫家的底气,她可不想女儿将来走自己的老路,没日没夜地做綉活,整日扣着那点银子。就说婆婆冯氏吧,之所以那样为难媳妇们,多半也是因银子愁的,若是家中银钱多,供得起李家那么多读书人,她也不至于总盯着几个媳妇的嫁妆,总逼着媳妇们做綉活挣钱,更不会抠着家里的吃食不放,显得整个人小气吧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