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整个一学年的考核出来了,楚寒依旧是“优秀”等次。签字的那天,几名教师又在政教处同领导吵嚷了起来。自然又是分多分少的问题,有失公平原则的问题,——年年皆是如此。领导在会议上常说“政策把你圈进来,你不吱声;政策把你圈出去了,你就说不公平。这世间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公平可言,只有相对的。”楚寒从不关心这政策到底是什么,这“合格”还是“优秀”对自己有多么大的影响,反正领导让干嘛就干嘛。
整个政教处吵声一片,乱哄哄的。几个负责签字的领导,或陪笑耐心解释,或一脸的正派严肃,或无奈无语。年近六十的李老师不知说了几遍了,一见楚寒进来,又重复着他心中的不满,“什么师德考核,纯粹是挑起教师内部的不团结。政府事业单位的那些整日的不干实事,不用品德考核;这教师就因为顶这个‘为人师表’的名号就得师德考核?我都快退休了,早该退居二线了,可领导还是安排我在一线上课……我考核‘合格’,我没有意见……怎么师德,我就‘不合格’了……”愈说声音愈大。这李老师曾是楚寒的历史老师,那是一个态度和蔼,甚至有些不太严厉的老师。如今年纪大了眼睛有些话,耳朵有点背。——楚寒不明白,按照学校的安排,李老师本该在后勤工作了;楚寒也不明白,如此大的年纪为什么竟然是“师德不合法”?这是一个令楚寒都觉得不公正的评价;楚寒不明白,这“师德”的评价到底有什么意义?标准的把控究竟在谁的手中?与其说楚寒不敢多想,不愿多想,倒不如说他都不会去想,这事对于他来说:有点乱。签完字,赶紧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