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一次,和珅不想再忍。弘历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瞧着和珅,见他只是专注地瞧着手中的奏折,并没有搭话的意思。得不到应和的帝王,也止住了话头。他轻唤了两声:“和珅,和珅。”
眼前的青年却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全然没有听到弘历的呼唤。弘历此刻方才觉出不对劲,直到他用手在和珅眼前晃了晃,才将出神的青年唤了回来。
弘历柔声道:“和珅,你今日有些不对,可是累了,若是累了便歇息吧。”说着弘历蹙起了眉头:“是朕不好,下回再也不突然召你入宫了。”
和珅没有答话,只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瞧着弘历。皇帝在他面前,一向是极温柔也极有耐心的。往日他并没有察觉出不对,可是今日,听着弘历对永璂的训斥,再听着他对自己的温言细语,和珅却觉出了满满的违和感,就像眼前的帝王被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
弘历见和珅不说话,只是盯着他看,心下也同样疑惑,柔声道:“朕脸上有东西么,怎么一直盯着朕看?”
和珅似有所觉般敛了目光,他轻声道:“我只是在想,皇上......”
这一回,弘历笑了,他攥住了和珅的手,和珅却像触电般猛地一抖,却被弘历握得更紧了些:“朕就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伸手就能碰到,就像这样。”弘历倾身上前,将和珅搂了个满怀。和珅却没了往日拥抱的放松心情,他就这样静静地在弘历怀里呆了一阵,纷乱的心思却没有一刻停歇。
他心中的疑惑更甚,明明在自己面前,是个那么温柔的人,为什么面对永璂,却没有半丝温情?
半晌,当弘历将他放开时,和珅的目光又转了几转,回到了那份文折上。弘历也收敛了温情,变回了那个有些冷硬的帝王。
和珅轻声道:“皇上,我觉得十二阿哥折子里说的也不无道理。”
弘历脸色微沉,低声道:“不无道理?和珅,他糊涂,你也跟着犯糊涂?”
“你也知道,王亶望一案牵涉甚广,若是按照大清律惩处,整个甘肃就不剩多少个官员了,甘肃又向来不是富庶的省份,加之王亶望一群在甘肃的所作所为,西北民风又向来剽悍,真到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你考虑过么?”
和珅知道,弘历说的是实情,王亶望本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要把一众官员都拖下水,这样弘历处置起来,多少也要顾及到案子的影响范围。
和珅沉默了一阵,忽然起身跪下道:“皇上,你说的这些,我都想过,可是皇上,我认为此案真正可怕的地方,不在于严惩之后有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而在于旁省官员在这次案件中看到的机会。”
弘历一怔,不解道:“什么机会?”
和珅蹙眉道:“皇上宽仁,愿意给那些贪/腐数额小的官员一个机会,但是在旁省的官员看来,甘肃这件大案,情节恶劣至此,一部分的官员却安然无恙,或者仅仅是小惩大诫。对那些原本就心怀不轨、蠢蠢欲动的官员来说,此案若不严厉处置,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和珅的说法绝不是危言耸听,他记得历史上,王亶望的案子就像是一个源头,开启了乾隆朝中后期贪/腐的大势。
弘历闻言陷入了沉思,他听见和珅道:“贪/腐之风一旦盛行,就难以遏制了。”
弘历沉吟半晌,抬眼望着和珅恳切的神情,终于松口道:“那依你看,甘肃的积弊应当如何化解?”
这一点,和珅早在进宫前就已打好了腹稿,他丝毫没有迟疑地应道:“甘肃一省既然放开了捐监制度,像王亶望之流,为了能够尽快赚取更多的银子,他必然会设置出名目繁多的官职,以增加捐监的收入,这样一来,甘肃必然存在冗官的现象。在重惩之后,这一部分官位也应当裁撤掉。同时,排查各省官员的任命情况,若有冗官现象,且经查实没有贪腐情况的,也可以填补甘肃的缺。还有一部分留任京城的翰林,外放到甘肃历练也是可以的。往后数年间的科举选拔人数,也要依照甘肃的缺口进行调整。”
弘历看着青年不假思索的模样,自然明白他定为这番说辞准备了许久。皇帝没有再动怒,只是问道:“为什么是永璂?”
和珅一愣,随即应道:“皇上,守成之君难为,太平盛世的另一面必然流弊滋生,王亶望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贪官,十二阿哥虽然不够圆融,但却足够犀利,可以说是王亶望等人的克星。”
弘历闻言,陷入长久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