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见山非山 见水非水 见山还是山 见水还是水。”
道长马上回应道“ 这句话之所以为精华,是告诉我们一种应世接物的方法,也是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这句话也是修道之人所奉行不悖的根本方法。其立论根据是“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点儿也没有人的智巧在其中。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做 , “无为先须有作” 。只有“循理而行”、“中规中矩”的“有作”,即合于天地大自然以及万事万物的规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为”。 ”
道长捋了捋胡须,环视了一眼众人,见众人都听得入迷了,自己也越讲越有兴致,他接着又道“
第四处精华,我觉得在于“有无相生”的辨证法了。 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如高下动静长短等相对概念。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还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里需要强调地是互相转化的观念。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地互根,阴阳互变。 祸福及其他任何事情,都并非是一定不变,也都是互相转化的。
温婉婷听到这里,补了一句”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道长接着说道“掌握了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有无相生之方法,则应世接物,自可优刃有余。”
“道德一经,原是四通八达,修身在此,治世在此,推之天下万事万物,亦无有出此范围者。合道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动静语默,皆合于理。 心中有所本,则自不会被外物所役。 不为外物役,则自得其乐矣。”
赵震南解说道“与世无求品自高 ”
道长点头微笑道“等而下之地说,就是幸福的人生了。”
道长停顿了一下,又讲道“我觉得,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把握,则与道德一经,庶几无惑矣。 当然,仅仅从理论上明白了“道”,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要“修证”。 所谓修证,就是体道、合道。 而要想体道、合道,只有清静无为才可以做到。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欧阳雅晴道“大学里说 知之而后能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就是这个意思 。”
道长又对众人接着讲道“所以道德经中反复重申少私寡欲,清静无为。” 欧阳姑娘可以举一反三了。 因为只有“无为”才可以体于道、合于道。
欧阳雅晴道这就是儒释道三教中的异中之同
圣阳道长鼓励地说道“所见极是,高明 。” 老子与庄子,都主张“绝圣弃智” ,其所真正反对的“智” ,我觉得应该是人的各种私心私欲 。是佛家所说“贪嗔痴”的“贪欲” ,并不是要人们都成为无知无识的“傻子”。
道长看了一下众人又道“庄子认为,有机事必有机心 。有机事必有机心吗 我看不一定 。”
赵震南道“我觉得是先有而后能弃之 ,才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道境 。就象过河需要乘船 ,但是到达了彼岸 , 船就可以舍弃了 。”
道长解说道“他们的观点,其实都是为了体道合道才说出来的。
赵震南道”我自无我 , 何须有知 ”
圣阳道长越讲越来了精神,他又滔滔不绝地说道“修证的方法,就是第一章中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妙,指的是道,须去除人心之私欲才可能观得到,而观道之法也必须“无欲以观之” 。 窍,指人们在修道时意念守照之处 。即玄关一窍 与道合一时,必须以无欲观之,观其天地万物生成演化之妙 。”
众人似乎感觉道长所讲道理越来越精彩,听后如大彻大悟般。
道长接着说道“而当你真正做到与道相协和时,就叫作“得一”,那可就不得了了。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得一而万事毕。”佛家讲制心一处,则无所不为。 佛家讲制心一处,则无所不能。 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 到了“得一”的地步,便会生起观世音菩萨的“同体大悲”之心了 ,因为圣人是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的。“
听到这精彩之处,,温婉婷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对道长说道“佩服,真的佩服道长,竟然将佛道儒三家讲得如此明了。”
道长微笑着继续讲道“ 关于合道之修法,道德经中说了很多,如“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还有一句与日月合其明的吧 呵呵,记不真切
文卓称赞地说道”已经够清楚的了”
道长又道“这也是修行之法,还有很多,不细说了。道德经,其与世人之益处有很多的 。我等若果能以此应世接物,就会“常乐”一生了
温婉婷道“呵呵 , 知易行难啊 。”
道长点头笑道“但有诸多之苦处,究其原因,也正如书中所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者常乐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归结起来,人们所求的也只是名与利二字。这两个字,其实也都是因为我有这么一个“身”。
文耀武道“ 正所谓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道长点头道“呵呵,是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 不仅会让你学识上有增进,而生活也会觉得幸福的多了。”
文卓道“知足则常乐,这么说来,激流通退也是明智之举。易经中的乾卦,讲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规律。其于人而言,则有韬光养晦、才能初显、升腾、鼎盛阶段、盛极而衰这几个阶段。在鼎盛阶段时不要得意忘形,而应该思考如何功成身退。 否则,最终就有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的叹息了。”
众人听了,皆大喜道“解得妙极了。”
各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三十三章 感伤千佛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