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作为一首说唱歌曲来说,这算是一首作词堪称优秀的歌曲,小说叙述形式的风格,让人具有画面感的歌词,还有并不突兀的旋律,一首很优秀的歌曲。
不过王耀更在意,这首歌描写的故事,让他有一种共鸣感。
歌曲分成三段剧情,每一段都交代了一个不同角度的故事,三个故事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人听后觉得毛骨悚然的故事。
故事从一名高中生跳楼开始即便刚刚过世的高中生,也被拿来消遣,记者不实的报道,愚蠢的采访;
校长要求不要曝光学校名字;
官员想要用此转移自己桃色新闻;
目击死亡学生被暴力侵害的学生也不说话
第二段,发现死亡学生虐猫,对第一个死者进行施暴的学生受尽谴责,也只好选择自杀。
更多的人却冷血与盲目到最后,负责办案的警察去学校进行关于校园暴力的讲座,而错过的女儿打来的电话,满以为和自己女儿关系良好的警察却不知道女儿就是官员桃色案件的女主,电话打来却是死前的最后一通电话。
三个的剧情串联起来。
讲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凶手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是凶手人彼此这样对待着,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不明真相冷血的群众,只关心结果不了解事实。
学校害怕责任利用各种力量维护自己,而不反思对校园暴力的根治。
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漠视,不理解。
还有哪些怕惹麻烦不愿伸出援手,甚至作伪证的同学。
都是杀死这个学生的凶手。
凶手不止一个,或许是全世界。
听完之后王耀沉默很久,赵凯很懂事的挂断了电话,留他一个人安静。
因为赵凯知道,这首歌唱的或许就是当时被他霸凌过的王耀的感受,在他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心中对王耀的愧疚感更多了很多,所以他一直在努力赎罪。
在他的努力下,今年所有杭城的中小学都设立了专门的组织岗位,赵凯收编了很多在社会上游荡的小混混,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给他们进行了‘洗脑’一般的教育,每一个被教育的小混混都接收到了一个月之久,全部关于校园暴力和社会闲散人员危害,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恶劣影响。
所有的校园暴力根本原因除了教育的缺失之外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有一种‘无畏感’。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后果,做事情也不会有后果意识,更不会知道被他们欺负过的人,当时是一种什么感受。
或者说,未成年人,是一种没有‘人类’概念的群体,因为他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自己之外所有的生物,都跟他们一样,只不过有强弱之分。
这种心理,可以称之为‘同理心’
跟共情心一样,先天有的是少数,大多数都需要后天培养。
他们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更不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拥有独立思想,独立情绪。
所以他们在欺负别人的时候,很难产生到负罪感,他们只是通过欺负别人来实现自己的快感,证明自己而已。
未成年的小社会,就像是原始动物的社会,而不是人类社会。
因为他们没有‘人’的概念。
即便他们知道打人会‘疼’但是不知道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疼’。
而在未成年时期在心理上受到‘疼’的印象,是不可修复的。
而社会上即便是一些成年人,也不理解这种‘疼’。
就像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自杀’。
或许有些自杀是一时冲动的愚蠢,但是更多的自杀,是源于这种‘疼’。
成年人总觉得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
成年人觉得所有小孩子的事情都是‘打闹,小矛盾’一下就过去了。
然而孩子的世界,已经很复杂了,其恶意,甚至比成年人更直白。大人们懂得利弊得失,孩子们则没有顾虑,许多孩子的善意与恶意都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不计后果——他们不考虑后果。
独生子女一代,比有兄弟姐妹的一代,更容易自我中心。小孩子又缺少同理心。
所以许多孩子施展恶意时,甚至没意识到“我们是在霸凌”。
孩子也许不擅长表达,但他们也能感受到伤害。
校园霸凌最可怕的地方:普遍存在,却很少被意识到。每一方都意识不到。被霸凌的孩子,许多是被挑选的弱者,不容易发声。
霸凌者的家长,相当一部分,因为对孩子的宠溺,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普遍低估,少年少女之间的龃龉会被家长幻想成阿猫阿狗之间的纷争,几秒钟就过去了。
因为缺少同理心,施加暴力的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在施加暴力,没有创伤的他们过了几年,“过去了嘛,小时候的事情谁记得啊?”
老师们怕麻烦,差生们在家长和老师那里都没有话语权。一旦毕业,一切都过去了。
于是都过去了。
但是,这种‘疼’真的过不去,永远过不去。
王耀即便到现在,逆天改命,强大到论个体而言接近无敌,依旧对当时那种‘疼’无法忘记。
更加可怕的是,像王耀这种经历,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在任何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