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左右天刚蒙蒙亮,清河镇已有不少的商铺打开门准备营业,小商贩们也正规整着自己的摊子为接下来的生意做准备,喧杂的声音打破了清河镇冬季的宁静。
王家和在空间里换回了醒来时穿着的那身衣服,虽然对这破衣服十分嫌弃但也不得不穿,空间里又没有其他古代的衣服,总不能穿着现代的迷彩服进镇吧。
背起了一旁的箩筐王家和立马就出了空间,由于早先进空间的时候故意找了个隐蔽的地方,所以并未有人发现大白天的大变活人。
背上的箩筐是当初在山上用藤蔓编织而成,虽看着丑陋不堪但是结实耐用,就单单看里面装了那么多的小型猎物,箩筐仍然稳稳当当没有丝毫散架的迹象就知道它的实用性了。
话又说回来,幸好王家和如今的身体强健了不少,不然要想一下子背这么多的猎物估计也得够呛。
至于剩下的野猪还有野鹿和野羊这些猎物,由于体型太大又没有能够拖拽的工具,所以只能暂时搁置在空间里了。
一进入清河镇,只见街道两旁店肆林立,空地上还有不少吆喝叫卖的小商贩,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
主街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开来,两旁房屋错落有致,随处可见茶坊、酒肆、当铺等字样的幌子。
王家和沿着主街道随意的走着,细细打听着街边小商贩所卖东西的价钱,又走进了一家粮店,顶着店伙计奇怪的眼神厚着脸皮询问了各种粮食的价格,什么也没买两手空空的就出来了。
后来他又到其他街道挑了几家小规模的店面走了进去,也是同样的只打听价格而不买任何东西就出来了。
等过了近半个时辰,王家和这才消停下来,至此,心里面对清河镇的物价有了大致的了解。
总体来说,这里一文钱的购买力就相当于现代的两角钱多一点,一千文铜钱就是一两银子,也叫作一贯或者一吊钱相当于现代的两百多块钱,十两银子就是一两金子。
这样看来这里的银子都不怎么值钱,貌似在中国盛唐时期一两银子差不多就是两千到四千左右,而在这里一两银子只是二百多块钱,购买力几户贬值了几十倍。
民以食为天,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生活水平的就是人均粮食,所以王家和主要以粮价为切入点来了解这里的物价水平。
以大米为例,这里的米每升需要三十文钱,一升米大约重一点五公斤也就是三斤左右,这样算来每斤米需要十文钱,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两元钱。
当然,大部分的农户都是舍不得吃大米的,他们大多以糙米杂粮饼子野菜为主食,只有那些富商大户或者官家老爷才会经常吃大米。
这样看来大米两块钱一斤也就和现代最普通的大米价格几乎相持平,而像街边最普通的肉包子也要三文钱一个,总的来说清河镇的物价基本上可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既然已经了解了这里的物价,王家和也不再闲逛耽搁,径直向镇里最大的酒楼太和楼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