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论语目录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子曰:“君子不器。”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