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第167节 续集引发的关注
面对着记者和观众的提问,盖沃无奈的苦笑起来。 说起来,这部影片是他担任的编剧,但是具体的内容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大约的构思,更多的内容是赵旻晟提出的,只不过没有在编剧一栏属上自己的名字罢了。
关于这一段的内容,盖沃和赵旻晟也发生了争执,他也和记者们有同样的疑惑,就是说,像世贸中心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怎么会在被一架飞机撞击之后就会整体坍塌呢?赵旻晟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资料,在这份新泽西港务局——世贸中心所有权单位档案馆——得到的建筑资料中到处充满了两个人谁都看不懂的建筑术语,不过没关系,只要找到大楼在建筑上有漏洞的资料证据就可以了,其他的嘛,可以任由艺术家的发挥。
其实,对于赵旻晟来说,这一次的剧本设计最大的目的就是想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至于能不能受到这样的效果,就看自己的运作了!果然,在看到盖沃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他先一步接过了麦克风:“我来回答一下吧。 ”
在场的观众和记者还有影评家知道他是很有名的编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部由他本人主演的影片怎么会不是他来执笔呢?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影片最终的结尾感觉有点不太理解,一架飞机也可以造成这样大的损失吗?其实。 在这个镜头完成之前,我和我地同事认真的查询了一些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话,这栋大楼也一定会倒塌的,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世贸大楼属于‘筒中筒’(tubeintube)结构。 它外面一层‘筒’是许多非常密的柱子。 里面是用26米见方地混凝土加上大的行钢构成地电梯系统。 而每一层楼面是由很多行架(trusses)构成的,而且这些行架外侧搭在外层“筒”的柱子上。 内侧搭在内层“筒”的电梯系统上,跨度大约18米。 每条行架大约有83公分。 它们起到对外层柱子的支撑作用。 此外,这些行架上面还铺了一层钢板,钢板上面浇灌了大约15公分的混凝土。 外层‘筒’的柱子是用银色地铝合金制成的,每根大约有47公分宽,每两根间的距离有55.8公分。 这样一来,从外面看。 世贸大楼没有窗户,而全部是柱子。 柱与柱之间有横梁,用以将柱与柱联系起来。 但是因为柱子之间的距离很小,没办法进人,所以,在大楼最下面3层,将三根柱子并作一根,形成拱形。 这样。 最下面几层柱子之间的距离就达到了3米,成为很好的入口处。 世贸大楼的建筑结构功能和建筑艺术都是很有特点的。 ”
“……我们计算了一下,一架波音737飞机大约携带有30—50吨地燃油,这些燃油在一个相对狭小——例如世贸中心这样的一个建筑物中燃烧,必将会极大的增加航空燃油的燃烧热量,我和本片的特别顾问研究过。 这样的燃烧温度绝对可以烧塌或者烧软在大楼建筑中担任最最主要地承重作用的大量的钢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世贸大楼的建造材料中也没有所谓的燃烧梯度,因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铝合金的材料,传热系数很大。 所以,我们可以证明的是,这部影片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一些场景的设计是完全依照科学来做出判定地!”
“波贝克先生……”一个记者突然举起了手:“我们知道,你在1992年地时候。 用一天的时间就解决了同样发生在世贸中心地爆炸案。 我们不明白的是,您为什么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纽约。 放到世贸中心呢?”
“呵呵……”观众大笑起来。
赵旻晟有点困惑的挠挠头:“除了上一次发生在92年的事情之外,我似乎没有特别把目光对准纽约吧?”说到这里,他的眼珠一转,又开始冒坏:“如果说我的目光对准纽约让很多人不理解的话,那么,为什么怪兽总是会出现在日本呢?”
“哈哈哈哈!”观众热烈的大笑起来。 就连罗伯特和凯文等人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变脸2》带来的最直接的收获就是票房上的大丰收。 在美国上映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入了超过3,4亿美金,大约估计一下,全球的总票房应该能达到6亿圆左右,是有史以来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作品!这是个几乎不可能被突破的数字了。
但是赵旻晟关心的不是这部电影能够赚多少钱,他更注意的还是能不能通过这部电影的推出,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而事实是,在《变脸2》上映之后,并且在赵旻晟当众指出世贸中心的在建筑安全上的漏洞之后,这件事得到了美国政府方面的重视,经过专家的仔细分析,得出了一个确切的报告:电影中出现的危险,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确实存在的,如果真的有一架飞机撞上大楼,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如影片中出现的那样,造成最后倒塌的恶果!
当然,电影里出现的桥段不可能真的发生,那只是艺术家的想象而已,不过,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专家还是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首先说,大楼内部的防火措施要加强,安装更有效的,更有流量的灭火装置,第二,本来成为最大隐患的钢筋不耐燃烧的问题,也通过涂以大量的灭火材料得以解决,这件事一直进行到98年的年底左右才算正式完成,按照最后专家的评定。 世贸中心大楼即使真地出现飞机冲撞事故,也绝对不可能倒塌!
赵旻晟一直注意着这件事的进展,一直到最后的报告出炉,他还嫌不放心,通过自己的关系向建筑学专家做了一次深入的请教,这才算是安定下来。 当然,这是后话。
到了95年的7月份。 赵旻晟的经纪人吉姆和环球公司地就剧本的合约谈判进入了**。 本来,到7月份地时候。 合约已经到期中止了,但是环球一方依据合约中原有的一条,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拥有和赵旻晟签约的优先权这一条作为理据,准备再一次和他签约,当然,为了照顾到他因为上一次合约中不公平待遇带来的不满。 环球等公司也放宽了条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把每一部剧本的稿酬由原来地千分之7提高了千分之20。
赵旻晟拒绝了环球的条件,他和吉姆经过商议之后开出了自己的条件,首先说,波贝克先生的剧本将会按照影片总体投资额度的8%卖给制片公司,这还不算,如果他要在里面出言角色的话。 他的片酬不能少于2000万美金,第三,也就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地作品不能按照原来合约中规定的,只能出售给和他签约的环球等公司,他要求得到对自己作品更大的自主权。 一句话解释就是:我愿意卖给谁就卖给谁,别人谁也不能插手。
在这个条件上,双方顶起了牛,通过《变脸2》的成功和之前一系列的成功,环球公司充分认识到他地剧本在票房上会有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由他自己做主的话,最后赚钱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己!其他的人,还得看他的心情呢!这个条件他们不能答应,这件事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最后。 还是在赵旻晟的朋友。 梦工厂的老总斯皮尔伯格的调解下,这件事有了一个还算圆满的解决方式:赵旻晟每年拿出不少于三部地电影剧本交给环球。 其他地剧本,他可以自己掌握,而这三部剧本的要求是,必须得到环球公司认可地,也就是说,最后可以投拍的才算数,如果环球不同意剧本的内容,赵旻晟有义务更换到对方满意为止。
这本来又是一个不平等条款,吉姆本来还想提出异议,但是赵旻晟知道,自己的剧本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他现在正在忙着一件新节目的构思和创作工作,也不愿意过多的把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而且,环球很痛快的答应了他提出的稿酬等问题,也让他觉得愉快了很多,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