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第137节 说服与说服(2)
第七卷第137节说服与说服(2)
赵家东笑了:“刚才的话是在开玩笑。 我确实就《洛杉矶时报》中文版的事情做过一些功课。 嗯,下面我说第二个有利消息。 我想即使对中国没有任何了解的人也应该知道中国最大的新闻电视台吧?”
“您是说中国中央电视台吗?”
“是的。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政府的喉舌,通过他们,把发生在中国的一切大事小情通知给全国的观众。 你们知道这个电视台最著名的新闻栏目是什么吗?”看几个人一脸迷糊,赵家东也骄傲起来:“就是他们的《新闻联播》!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是多少我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大约总得在6亿人左右吧。 ”
“6亿?”亨利和梅森互相吐了吐舌头:“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而新闻联播的收视群体,除了平常的老百姓之外,甚至是国家的很多领导人也是会定期收看这个节目的。 我说了这些,只是想告诉你们一个简单的数据,中国人得到外界资源的渠道不是很多。 《新闻联播》是一个渠道,各地的报纸是另外一个方面。 而报纸和新闻联播的弱项就是,面对一些国际新闻的时候,他们的选择是一样的。 我说的这些,你们明白吗?”
亨利不愧是老报人,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也就是说,他们听得到的。 看到地,只是……有些人想让他们听到和看到的?”
“差不多是这样吧。 ”赵家东点点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很少能够看到最新的国际新闻,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钟,而播放国际新闻的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
亨利被他的话震惊了:“30分钟的新闻节目,只有3分钟是国际新闻?”
“当然,观众还可以通过报纸了解一些国际新闻。 不过也是很有限地。 ”
“我明白了。 这是第二点。 但是,时效问题呢?”
“有两个办法。 第一可以在中国建厂,第二,就是通过空运的办法,我想,如果有专门地飞机的话,读者最快可以看到的应该是昨天的报纸,而不会是您说的三天之后的报纸。 ”
亨利真的有点佩服了:“那么。 如果我们选择在中国建厂印刷呢?不是会更快地吗?”
赵旻晟嘻嘻一声笑了出来:“亨利,在中国建厂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在没有做过市场预期以及真正销售的情况下就建一个大型的印刷厂,贵报的董事会能通过吗?”
亨利苦笑着挠挠头:“呵呵,这也是一个问题。 啊,赵先生,您继续。 ”
“好吧。 ”赵家东也打开了话匣子:“第三个有利条件还是和我刚才说到的,真实的选择有关。 对于某一件事,不管是中国的。 美国的,还是现在还属于英国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甚至是台湾地区发生的大事或者小事,中国人能够得到的新闻报道和新闻综述,甚至是最后的评点。 都是官方的声音。 我曾经到过台湾,那里每一家报纸,每一家电视台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约评论员。 对于一件事都有各自不同地看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政治观点,给出自己的意见。 ”
亨利刚想大笑而起,突然想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么,你认为,赵先生。 这样的不同的声音。 可以在贵国出现吗?”
赵家东笑眯眯的看着他:“只要内容不是攻击我国,我想。 问题不会很大。 正好相反,不同的意见和不同地观点,不是也可以给更多地人不同的选择吗?我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真地是操作好了的话,贵报在中国的发展前途几乎是不可限量的!”
亨利一抬手:“给我们再来一杯咖啡。 哦,再来一份松饼。 赵先生,今天中午我们就在这里简单的用一下午餐。 嗯,晚上,晚上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共进晚餐。 ”
“这……我还没有准备呢。 ”
“没什么,没什么。 不用您做任何的准备。 只要您带着舌头来就行!”
一桌人大笑起来。
亨利开了几句玩笑,又正色问道:“赵先生,还有什么有利条件?有什么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主要是这几个。 还有一些就是具体的办报方式,和版面安排等问题,这些都是细节。 嗯,增加一些美国发生的奇闻异事,一些突发性新闻,一些娱乐新闻,等等。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绝对要安排一个对中国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担任业务主编,我不是说让你们可以放弃新闻媒体一贯的超然性和独立性,不过,中国有个特点,在面对外来人的进攻时,我们的民族总是会抛弃一切成见,一致对外。 新闻也是这样,如果贵报真的出现了什么攻击中国的言论和文字,呵呵,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大罗金仙也救不了了!’”
赵旻晟皱了下眉毛,只得把这个古怪的汉语文字翻译成了“上帝”。
亨利突然笑了:“熟悉中国的业务主编?我的面前不就是吗?”
赵家东听完赵旻晟的翻译,大吃一惊!
——————————————————————————————————————————————————
亨利和梅森也不打扰,好整以暇的喝着咖啡,吃着松饼,不时低声交谈几句,完全没有注意到那边两个人的意思。
倒是赵旻晟,自从听完亨利的话。 他再也没有了平时地冷静:如果不是自己的自制力够强的话,只怕已经叫出爷爷来了!他是这的希望可以长期的和老人呆在一起啊!但是他也知道,爷爷现在正处于艰难的选择中,不知道应该下定怎样的决心:真地要放弃在中国辛辛苦苦的来地一切,到美国这边重新开始吗?自己已经56岁了啊!刚才和亨利说的,只是自己单方面,甚至有些一厢情愿的想法。 万一不成呢?自己再回到中国,原来的工作不是也失去了吗?到时候两手空空。 算怎么回事嘛!
但是,这样的一个机会真的是很难得。 开放的环境,自主地权利,还有可以学习到了,具有特色的美国文化以及新闻工作者独有的那种权利,都是在中国不可能享受到的,哎呦。 这样的选择真的是太困难了!
好久,老人还是没有一句话出口,赵旻晟终于忍不住了:“赵先生,这件事,我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 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 就这件事您可以和美国方面提出来,一定的经济补偿。 我想,在中国,您地一年的收入。 不会比这里两个月的收入更多。 而且,还不包括您的担心万一不会变成现实呢?”
赵家东终于说话了:“但是,我……的……”老人的脸微微一红,低下了头去。
“您是说您地家人吧?”赵旻晟笑眯眯的看着他:“我想,这件事我们可以这样解决,您先一个人到这边来。 工作一段时间,等都稳定下来之后,再把他们都接过来。 而且,他们的工作……我会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
赵家东不好意思的一笑:“知道吗?我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份工作如果真的做不长就的话,只怕,我连一个退身的余地都没有了。 ”
“我想……我们这样吧。 我会尽快为您安排取得绿卡。 只要有了绿卡,我想,即使您真的……那么不幸言中,也不用担心了。 您说呢?”
“绿卡?”老人苦笑起来:“哪有这么容易哦!”
赵旻晟想了想:“这方面,也许我可以为您想点办法。 即使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 但是我想,比一般人成功率高一点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地。 我在这边……我是说。 我有很多地朋友。 应该是到他们还欠的人情地时候了!”
他最后一句话的声音很低,赵家东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啊,没什么,没什么。 ”赵旻晟摇摇头:“怎么样,赵先生,您还有什么疑虑吗?”
“我如果真的到这边来的话,中国那边的工作怎么办呢?还有签证问题?”
“辞职呗!”赵旻晟不屑一顾的摆摆手:“签证更简单了,只要我们这边给您发一个商业邀请的函件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