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生之美国大编剧 > 第七卷第133节 两难选择

第七卷第133节 两难选择

随着华人在美国的各个阶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华人的选票也成为斯坦福争取地目标。 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共和党的一贯方针的影响,很久以来,华人的选票一直是被民主党把持。 共和党人很难得到华人选民的支持。 所以,当《洛杉矶时报》的市场发行部的主管向卡洛斯提出出版一份中文报纸地时候。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可以争取华人支持的好机会!

在和斯坦福经过研究之后,后者也同意了他的这个观点。 于是,才有中文版的报纸的出炉!要不然,无利不起早的美国人才不会脑筋一热,只为中国人就花费大笔地财力,物力,去经营开发一份新的海外市场呢!

当然。 这里面还有很多的问题。 例如,出版的报纸在中国地区发行的时候,要注意很多的政治敏感题材,这一直是中国政府的最大的雷区!记得当年有一次,刚刚上高中的赵旻晟和爷爷聊天,问起在中国办私人报纸的可能性时。 爷爷地回答令他终生铭记:“‘什么时候五六个人坐在一起,可以组成,并且宣布成立一个党派了!什么时候私人报纸才有可能在中国出现!’”

中国地新闻总署,出版总局对于来自国外的这样一份《中文版》也不是很感兴趣:我们中国有地是报纸,而且主题是宣扬高格调,内容也是喜闻乐见,雅俗共赏。 要你们美国人的报纸做什么?这件事一时被叫停了。 后来还是在中央某位领导人访美的时候,由斯坦福向中方提出了这个要求,理由是可以进一步增加中美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并且表示。 这一次发行的中文版报纸的内容绝对不会有任何攻击中国的立场文字出现。 才得到了中国方面的同意。

前文表过,再说赵家东一行人。 自从赵旻晟和他谈过关于到这边任职的建议,老人就一直有点恍惚,不是别的,这一次的建议对他来说,冲击真的太大了!同行的同事也很快发现了他的不正常,拿东忘西,丢三落四,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经常是问三句才答一句,全然不复在中国的精力逼人,热情洋溢。

一开始众人以为他是因为初到美国,水土不服造成的身体不适,但是仔细一看,情况似乎不是这样,虽然吃饭的时候他只是草草的吃几口就放下筷子,但是也没有看见他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啊?这是怎么回事?

而赵家东对于同事的关切也只是无奈的苦笑,任何人问他问题他也选择不回答,最多就是勉强微笑几声,就选择离开。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第三天,也就是他们正式和美国人展开座谈会的时候,才有了好转。

——————————————————————————————————————————

亨利※#8226;马克算是半个中国通,会说几句很简单的中文,这一次,被报社委派为中文版的主编,他的心中也很是不满:中文版注定是个长久不了的报纸,发行量也一定会因为距离的遥远,新闻价值的错失而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国人能够看到的最新的《洛杉矶时报中文版》也得在三天之后,这样的报纸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报纸——这一新闻媒体最重要的价值,那就是新闻的即时性!没有了这样的保障,如何可以吸引到读者的注意和喜欢?而且,从美国这边印刷,然后运到中国,这将极大的增加报纸的成本,应该卖多少钱才行?考虑到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又可以卖到多少钱?

这些问题都是萦绕在亨利心头的,所以,他对于这一份工作真得到是很不热心。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件让他挠头的事情:自己的好朋友,nbc电视台洛杉矶分部的梅森竟然说要给自己推荐一个来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

梅森是不是疯了?这是亨利在得到梅森电话之后的第一个反应。 给我推荐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简直是笑话。 你知道每年拿着推荐信到洛杉矶时报来求职的专业级别的大学毕业生有多少?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耶鲁这样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硕士生。 这些人我还安排不过来呢,居然还有一个中国人?呵呵,这可真的是愚人节最好的玩笑了。 而且,还有什么?这个人已经56岁了?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我这里的人有几个是没有实践经验的?

简单的应付了梅森几句,他就挂断了电话,心中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 但是人这种动物是很奇怪的,虽然他没有注意这件事,但是对于后来来到《洛杉矶时报》进行工作交流的中国同行还是留了心:这里面不会有那个梅森和自己推荐的中国人吧?56岁,唔,这些人的年龄都差不多,中国人怎么长得都一样呢?除了那个翻译的年龄小一点之外,其他的人似乎都是一个年龄!

《洛杉矶时报》方面对于这一次中国同行的到来接待的规格倒是蛮高的,酒店是四星级,吃的是专门的中国餐,时间方面也尽可能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进行,硬件设施也是考虑得非常周到。 尤其是对于中国同行提出的,能不能随美国记者进行一次现场采访——以学习美国同行的高效率工作方式——的要求,美国人也是大开绿灯。

而这一次的跟踪采访,也真的是让来自中国天津的新闻工作者大开了眼界,一个最最普通的记者,有报社配备的采访车,里面包括手提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摄影机,照相机等硬件一应俱全,这也就罢了,美国因为新闻媒体的特殊性,一些在中国甚至都不敢想象的画面也被展露在中国人面前:和警察激烈的争吵,只为了进入犯罪现场进行拍摄和照相,和某起事件的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谈判,一些小额的奖励或者说贿赂,记者本人当场就可以做决定。 虽然这是极个别的极端现象,但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表明,美国的新闻工作者,有着中国同行绝对不能比拟的自主权和其他条件!

而这样的事实也极大的震撼了赵家东,他不由得又重新开始考虑起那个几乎已经被他放弃的建议来。

注1:关于把赵家东留在美国工作这件事,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yy的有点过份了,其实不是的。 有很多读者是一直追看我的作品的,他们可能会知道,本书的男主角赵旻晟其实使用的是笔者的儿子的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有二,第一是我真的没有什么想象力,懒得为一个名字着急半天;第二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太监。

这不是开玩笑,在笔者出车祸的时候,真的想过就这样结束掉算了,还是赵旻晟强烈要求,这部书才继续下来的。 其实不但是赵旻晟的名字,在前面的“中国之行”几章中出现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几个人的名字,也基本上是笔者家人的名字,不过是做了一点点改动罢了。

有点扯远了,把话题拉回到内容上来。 前文没有提及的一个人是笔者的妹妹,曾经在加拿大留学,而我的父亲,也确实是在报社工作(不是天津日报),他也确实是准备在退休之后到加拿大去工作的,也给当地的一家社区性报社发出了简介(当然,这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而对方也很有兴趣邀请家父到那边工作。 在这里加上这样一段内容,只是为了还家父一个生前的愿望而已。。.。

..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逆天小农民盗梦全人类星际之死神传奇掌御九重天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枉生人后宫如珏传重生之最强嫡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