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琰回到荣平侯府,安和堂还没传晚饭,因带了寺庙里做法事时供奉过的福品回来,老太太让厨房重新蒸一蒸,执意要等孙子回来看着他吃一些,以增添福气寿禄,太太也是一样的意思,依晴自回房沐浴更衣,之后才又走到安和堂来一家人共用晚膳。
郑景琰见过祖母和母亲,说明晚归的原因,郑老太太听他原来是去了庞府探望刚刚乘船到来的岳丈和两位老人,颔首微笑道:“你做得对,正该如此!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不靠你这个女婿,还能靠谁?改日等他们歇息好了,咱们再请亲戚们到家热闹热闹,一起吃顿饭,我也见见晴儿娘家祖母,看看江南的老太太长什么样儿!”
依晴向郑景琰道了乏,谢他代自己去探望远道而来的娘家人,又转过去笑对郑老太太道:“祖母,合着您听说江南山青水美,以为江南老太太也长得跟朵花儿似的?”
郑老太太指着她笑骂:“快不许胡说,没得让亲家老太太怪我把孙女儿教得没个礼数!”
郑夫人道:“母亲,这是孙媳妇儿!”
郑老太太一顿,伸手便朝依晴身上拍去:“都是这皮猴儿给闹的!把我弄得糊里糊涂:媳妇儿都当成闺女儿了!”
祖孙几个乐呵大笑,郑景琰坐在一角望着依晴,桔黄色灯光映照下,眼神温暖而轻柔,如同阳光下振动薄冀的蜻蜓或蝴蝶,悄悄附在她肩背,待人转身便又翩然从容地飞走。
笑了一会,林妈妈在饭厅遣了春暖过来传话,说饭菜都摆好了,依晴和郑景琰便各搀了老太太和郑夫人,往饭厅走去。
四口人加上方郑氏和王文慧围坐一桌,各色荤素菜色摆了十几二十道,依晴给各人盛了鸡汤,又从丫环手上接过热乎乎刚出笼的精细面窝头轻轻放在桌上,却把一碟四个粗蜀黍面窝头摆到郑景琰面前,笑着说:
“对不起侯爷,今晚我们都开荤了,你自个儿吃素吧!”
郑老太太笑道:“瞧这孩子,话也不会说好听些——琰儿啊,这是白马寺做法事后,净空老法师从法坛上拿来的,特意教带回来给你吃点儿。粗糙是粗糙了些,想想穷人家的孩子饿肚子没饭吃的时候,好歹也吃下去两个……吃吧,虽说你在庞府用过晚饭,可这是福品,吃了对你和你媳妇儿有好处!”
依晴无奈地看了老太太一眼:祖宗诶,不带这样的,您老又是迷信又是哄孙子忆苦思甜,全是为了满足您个人意愿,却为嘛非要扯上我来说事?很可惜您孙子不是个好色的,不然倒可以把那些粗面窝头搞个促销,只需将最后那句改成——吃吧孙子,吃个窝头送个孙媳妇!
保准有效!
出乎意料的是,郑老太太没改词儿,她孙子郑景琰不声不响把那些粗蜀黍面窝头全弄没了!
一顿饭吃下来,依晴光顾开荤啃鸡骨头了,待目光偶然扫过郑景琰面前那个空碟子,顿时瞪大了眼睛,不相信地看着他,无声质问:真吃完啦?
郑景琰朝她微微一笑,表示:完了,有什么问题?
郑老太太满意地笑了:“真是祖母的乖孙!”
郑夫人抚摸着儿子的手臂,对郑老太太笑道:“这段日子琰儿饭量见长,气色好很多了!母亲您看,这手上长肉了呢!”
“那是,那是!我看到了,脸儿也圆了点!”
两个女人顾惜爱怜地评品着她们的宝贝儿孙,把郑景琰又摸又捏,恨不得一顿饭将他养成个胖子才好。
依晴站旁边围观,郑景琰抿着薄唇,微眯着眼冷冷睨视她,因为她脸上那种意味不明的笑容让他很不舒服。
其实依晴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好吧,这就是华夏人的传承,不论哪朝哪代,每个家庭都养着一个皇帝!
因大家今天都累了,饭后只略坐一坐,郑老太太便打发各人回房歇息。
方郑氏有王文慧陪着,坚持不要小夫妻俩送,郑景琰和依晴便只陪送郑夫人回清心院,然后仍像昨晚那样将婢仆遣走,两人一路沐浴着月光,边说话边回玉辉院。
依晴一问便问及自己的父亲都带了什么人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