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京师的读书人行动却比较快,杨明接到命令不到一个时辰,锦衣卫镇抚司衙门便神奇地出现了百十个身穿儒衫的读书人,这一手令杨明有些猝不及防,原来他们竟化整为零,从京师各处慢慢聚集成群。
得报之后,杨明脸色很不好,本来他是领着手下几名千户在各大街头巡视,争取将读书人堵在接口,若是真让他们在镇抚司衙门闹事,事情的后果就眼中了,一听是说这群读书人竟然已然绕过他们,就急匆匆赶往北镇抚司。
不过好在这里离镇抚司只有一条街的距离,杨明步行而往,他走得很快,白净英俊的脸庞微微涨红,不知是气是羞。
唐四小心道“镇抚大人,这事儿怪不着你的,读书人太刁钻,玩心眼儿咱们玩不过他们”
鲁青峰点头附和道“对,读书人是那么好弹压的么打了骂了我们都没好果子吃。”
杨明叹道“不想收拾也得收拾,现在说这些有用吗此事我若压下去了,万事太平,若处置不当,打压读书人的黑锅只能由我来背了,你们难道没看出东厂的意思”
简单的说,东厂要借刀杀人,借读书人这把刀,杀掉杨明,这个世道,文人士子掌握了舆论导向,由不得他不慎重。
为什么东厂与锦衣卫作对这么多年,这一次就扭着杨明不放呢因为杨明长得太帅
这实在是个很荒谬很扯淡的理由,但官场之事本就这么扯淡,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杨明注定无法反抗。
一想到命运的无奈处,杨明的面孔不由泛了几分铁青,对那些没事找事的读书人生出了反感。
“当初焚书坑儒谁挖的坑这人真应该拉出来砍了”杨明愤愤道。
“对,不该如此虐待读书人,此人死罪”唐四和鲁青峰二人急忙附和。
杨明横他们一眼,道“这人确实是死罪,不过罪不在虐待读书人,而是没把那帮读书人坑干净,瞧瞧,千百年后给咱们添了多大的麻烦”
唐四和鲁青峰不敢再接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了。
听说镇抚大人曾经也是秀才,他们发现读书人对读书人也挺狠的。
此时的北镇抚司衙门已是人山人海,除了门前青石广场上静静肃立的一百多个士子模样的读书人外,还有许多远远围观的百姓。
负责经京师治安的刑部官员也听说了这件事,刑部担心引起严重的冲突事件,早早便调了数百兵丁守在吏部外面,但兵丁们只将看热闹的百姓和读书人远远隔开,却没人敢上前驱赶这些功名在身的士子举人。
锦衣卫的人也来了不少,他们却离得更远。事情已经传开了,这帮读书人本就是冲着锦衣卫来的,谁还敢上前凑热闹
身穿大红飞鱼服的杨明在众百户开道下,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衙门前的广场上。
静静肃立的读书人一看到他们穿的飞鱼服,便如同疯牛看到了红布,顿时沸腾起来。
衙门青石台阶上,站着几位官员,杨明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和自己在宁波抗倭的王恕王老大人么,杨明立即上去见礼,“王大人,你怎么来了。”
王恕捋了捋胡须,“本官现在是刑部右侍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能不来么”
旁边还有一个白面无须之人,却是王恕之子,王梓瞻
书香门第就是不一样,如今王家父子两人均入朝为官,可谓是羡煞旁人,王恕在这里只是介绍了一句,“这是犬子王梓瞻,如今是刑部员外郎。”
“原来是令公子,幸会幸会。”杨明急忙拱手。
“杨兄有礼”王梓瞻急忙作了一揖,很是谦恭。
这些人里,王梓瞻最倒霉,士子们围住镇抚司衙门之前,王梓瞻恰好在衙门跟锦衣卫门卫问话,没成想莫名其妙被堵在了衙门里。
杨明的到来如同烧开了一锅水,士子们一见杨明似乎是锦衣卫为首之人,顿时群情激愤起来。
“朗朗大明乾坤,厂卫霸欺良民,构陷大臣,国之奸贼也”
“马上出来谢罪,否则我等京师士子必砸了你这遮蔽天日的烂衙门”
“对,我们还要联名告御状,齐赴京师敲登闻鼓,让天子陛下评评理”
“”
乱糟糟的情势令包括杨明在内的所有官员一齐皱起了眉头。
杨明心中对这些不分青白的读书人反感愈盛,走到台阶下,忍不住冷冷道“那人行刺在先,你们去皇上那里告御状便是,在这里闹事算什么”
众读书人一滞,接着如同点爆了火药桶似的,一齐炸开了。
“厂卫果然蛮横霸道”
“陷害忠良,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