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狼群所指,那么那个方向的羊群就会疯了似的狂奔逃命。
然而当有那么一只羊被狼给摁住,并开始用嘴撕咬的时候,所有的羊群又都会停下来。不再奔跑了,而是选择继续过自己的生活,该吃草的吃草,该继续打架的还继续打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甚至还有一些过分冷漠的羊,还会停留在距离狼吃羊不足一米的地方低头吃草。就这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同胞正在被别的种群食用,更加的不会恐惧那种同胞被食用时的血腥。
而等狼吃完这只羊的时候,如果它还没有吃饱,那么它一定会对那个离着自己最近的,还在悠悠吃草的羊下手。
而也只有等到这个时候,也就是狼的利爪和牙齿落到自己的身上的时候,它们才会想起恐惧,想起自己应该逃跑。
反正就是单听挡qiāng子的话,会很容易让人认为是炮灰的,所以这并不对,至少对不起人家排头兵的严重付出的伟大行径啊。
所以说排头兵的作用,其实就是在为主力吸引火力,搞侦查!而吸引火力其实包含挡qiāng子,但他并不是单纯的挡qiāng子,而是在挡qiāng子的同时,又为后面的主力人员提供宝贵的坐标信息。
这里就又要提到现代战法里很重要的一点,坐标暴露和反暴露的一种对抗了。
兵法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善于进攻的人是如同站在天上的天神,他们能够清晰的洞悉战场上的每一分,每一毫的变化和动作。并且还能清楚的看到,敌人的分布,和坐标,从而做到精准对点的打击。
虽然这说起来有点玄,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真实的存在,这也是名将和普通将领的本质差异。
就比如西汉时期,汉武帝对于匈奴在边境的不断骚扰,很是头疼。而汉武帝又是一个很刚硬的人,所以决定阻止反击,他要进攻!
但是当时的朝中第一武将武安国却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见,武安国不同意出兵反击,他只赞同消极防御。
武安国的理由是匈奴人居无定所,不像汉地中原都是定居的,而且还有城池,所以进攻的话不知道应该进攻哪里。
那既然不知道进攻哪里,那就直接跑过去找匈奴jūn_duì打架,杀人不得了吗?那情况其实也并非如此简单。
武安国又说,匈奴的jūn_duì都是骑兵,且都骑术高超,往来如风。汉军多数是步兵,想打吧,追不上,不打吧,又劳师无功。所以武安国说跟匈奴人打仗,那就犹如是在跟自己的影子打架,看得到,但是打不到。
客观的说,武安国说的有一定道理,尤其是在当时的汉朝朝廷中这番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因为凭借当时的那些文臣武将,凭他们的能力他们是找不到匈奴人的主力的,他们如果带兵出征,只能在草原上瞎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