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书院不会教学子怎么经商,可外头各行各业都会收学徒,好把本事传下去。他最开始,也是给人当的学徒。只是收学徒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收的,有讲究。除非自家人,压箱底的本事都不会教。
李广财明白了商锦秀的意思,他就是有些顾虑。一是担心商锦秀这么多元化教学会惹人非议,不被人接受,二是担心那些人过河拆桥。他倒是不怕有什么损失,就担心商锦秀伤心。
在李广财眼里,商锦秀还是个小孩子,是需要被细心呵护,捧在手心里宠爱的。小小的年纪,何必费心这些事儿呢?他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埋怨起女婿商士功来,琢磨着这个鬼主意是不是商士功想出来的,只是没脸提,所以才哄骗了商锦秀过来。
可这么一想他又觉得不对,商士功会想到办族学培养心腹,可开设多元化课程,教学子经商,他那个古板的性格绝对做不出回来!
他没猜错,商士功确实做不出来。他虽然也意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可他毕竟是念着圣贤书长大的,哪里会想到教学子这些?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可是很高傲的!
不过商士功虽然没想到,商锦秀跟他解释了之后,他却也意识到了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六艺要教,其他的一些只是也应该选择性学习。
李广财因为有了疑心,就故意试探着问商锦秀:“秀儿,你为什么想让我去当夫子啊?你真觉得有人愿意跟我学?”
商锦秀重重地点了点头,她可是都打算好了,李广财要真去学,那到时候她也要去听听课。虽然她前世学的工商管理,也看了不少书,可毕竟时代不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自然有不同的规则。更何况。李广财能从一个小小学徒攒下偌大家业,必然是有大本事的。
她认真地说道:“外公,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才能,并不是写文章考科举才是唯一的出路。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人写不出好文章,未必就不能在别的方面有独到的天赋。我这么做,就是希望能挖掘出他们的天赋,帮助他们一展所长,不必一辈子浑浑噩噩地绑死在考科举这颗歪脖子树上。”
李广财闻言就沉默了,他的心狠狠地颤了颤,原本心中的一小块阴霾,突然就消失了。当年他和商有德是一对好兄弟,两个人一起念书。可惜商有德很聪明,念书厉害,一篇文章看过就能背下来。他却笨得很,总是不开窍。
那时候家里其实很穷,爹娘咬着牙送他进了书院。实在太过勉强。他看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就离开了书院,去给人当了学徒。
为了这件事,他爹狠狠地揍了他,差点把他给打死。他也知道他爹苦了一辈子,就指望着他能有出息。后来他虽然日子越过越好,周围却也时常有人说闲话。觉得他退学太可惜,太不懂事,还是商有德有出息。
听了太多这样的话,他心里自然就有了心魔。他努力学东西,想要证明自己,后来终于给他攒下了一份大家业。让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反倒是学习很好的商有德,日子过得很不顺心。他把商有德当兄弟,实在看不过去,也就一直帮衬着。
可是在心里,他始终还是觉得自己不如商有德。很是羡慕商有德的才学。后来将李淑华嫁给商士功,除了跟商有德的情谊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看中商士功的才学。
这么多年,他心里一直有着这么一块阴霾,觉得就算自己赚了大笔银子,依旧比那些读书人矮了一头。如今听了商锦秀的话,他心里突然就豁然开朗了。
商锦秀说得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天赋,他写不出锦绣文章又怎么了?在经商上不也闯出了一条路吗?何必妄自菲薄?
因为商锦秀的这番话,李广财再没有拒绝,直接同意了商锦秀的提议。不仅如此,他还打算把家里的孩子也都送进去。这些孩子平时除了跟夫子学文章,也会听他和儿子们讲一些经商的事。如今,倒是可以让他们进商家的族学,多学点东西。
宅子还在装修,商士功却已经把消息放了出去,一边寻找合适的夫子,一边招生。因为只是族学,对外招生并不会太多,否则也太打眼了。商锦安是肯定要进去的,消息传开后,商士勋就特意来找了商士功,说是要把商锦天和商锦瑜也送来。他们都是商家的孩子,商士功自然不能不答应。
此外,除了李家的孩子要来之外,李家的姻亲也有意把孩子送来。接着是商士功的下属们,也都跟商士功提出要送孩子进来。剩下的,是外面的百姓了。
商士功毕竟是青州知府,又受了皇帝赏识,就算先前不爽他等着看他笑话的,此时也都识时务了。他们正愁没机会巴结,商士功就给了他们这么一个绝妙的机会!
当然,这些人的心思也并不老实。巴结是一方面,若是从孩子口中套出了商士功的罪行,那么他们也不介意利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