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的皇后张氏,禀性严正,是明末的一个贤后,平日不满魏忠贤所为,时常委婉进谏。据说有一次天启瞧见她在读书,顺口问读的甚么,张后便正色答道“赵高传”。天启默然,以后却是照前一般地宠信魏忠贤。指望这么一个人帮助魏忠贤,那是绝无可能,但要行此诡计,还确乎非过张后这一关不可。
魏忠贤也没甚主意,当下便问崔桓两人如何是好。桓震却是没有办法,张皇后的面自己是决然见不到的,并且就算给他见了,他也没有信心能够使得她乖乖听话,当下摇头示意不知。崔呈秀微微一笑,神色间甚是诡异,却又似乎胸有成竹的模样。桓震心中一动,已经约略猜到他要怎么做,只是却不想,更不敢出口询问。
当下议定了行事方案,宫里有魏忠贤留心监视,天启皇帝一旦咽气,便要立刻对外封锁消息,同时以内操的武阉控制住皇宫;外面则有桓震的四卫营、田尔耕的锦衣卫时刻听命,只要一收到皇帝驾崩的消息,立刻控制住信王府,避免信王先发制人,联络朝中大臣起来闹事。至于朝廷舆论那边,等到大事定后,自有顾秉谦等一班阁臣办理。这件事情却须保密,除直接参与的崔呈秀、桓震、田尔耕之外,不得对任何人说起。就连田尔耕,也只是由崔呈秀转告他做好万全准备,至于假太子一节,半字也未提起。
桓震回到军中,又将自己的方案盘算了一遍,自觉并无破绽,算算日子,再有不足一月,天启便要死了,自己这边的准备按理应当说是万全,可是总觉得有何处不太对劲。他本想等过几日风声稍松,再行约见傅山,探听一下信王那边的情况,瞧这个计划还有哪里需要完善,可是事态的发展并没给他这个时间,因为八月初二日这天,天启突然死了,比他所知道的八月二十二日,早了二十天。
天启咽下最后一口气,是在八月初二日这天的凌晨。收到魏忠贤命宫中心腹传来急报的时候,桓震还在军营中睡觉。他听了这个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匆匆起身,点齐了四营军士,幸好平日训练的时候有紧急集合这一项目,士兵们从睡梦里给叫醒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一次例行的训练,可没想到桓震点齐人数,竟然下令出营。难道是紧急军情?可是京师之中,又能有甚么样的紧急军情?
四卫营的官兵,心中一面疑惑,一面跟在桓震的后面急行军,不用多少时间,就赶到了信王府外。桓震点兵出营的时候,电光石火之间,忽然想到了自己担心的缘由,那便是田尔耕的锦衣卫了。如果在宫外与锦衣卫发生冲突,必然影响到全盘计划的执行。可是现在再去排除锦衣卫已经来不及了,只有赶在他们到达之前,赶到信王府才行。好在四卫营距离信王府,比锦衣卫要近了半个城,桓震不住催促士兵快走,终于抢在田尔耕前头,站在了信王府的门前。
天启皇帝死在懋德殿,众臣此刻还都不知消息,仅有魏忠贤和崔呈秀在,一应内侍,都是魏忠贤的私人,殿周围给内操武阉团团围住,美其名曰守护皇帝的遗体,实际却是严密防守,连一只苍蝇也不能飞出去。除此之外,张后那边也已经处理妥当,到得明日,皇帝驾崩,皇后哀毁过度,自尽以殉的消息,才会同太子继位的遗诏一起,在群臣面前宣布。
魏忠贤瞧着天启苍白浮肿的遗容,心里居然有几分酸楚无奈。这个小皇帝,是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对于他这个没有后代的太监来说,天启皇帝就像自己的儿子孙子一般,是他投入了深厚感情的。皇帝病危的那些天,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未卜,也是因为这个自己亲近的人,就快要给阎罗王夺走魂魄了。数日以来他一直陪伴在懋勤殿,那也不全是要亲自保证皇帝驾崩的消息完全给封锁住,更是因为他的心里那种愈来愈强的不祥预感:自己就要失去皇帝了!
当最后一口气从天启的喉咙里吐出的那一刹那,魏忠贤流着溷浊的老泪,暴怒了。他喝令给皇帝看病的太医统统拖出去当场砍头,所有皇帝病重期间伺候过皇帝的太监宫女全部殉葬,如果不是对人世间的权位财富还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恋,他也想跟着皇帝,就这么去了。
沉浸在悲痛当中的魏忠贤,给懋勤殿外面的一阵喧哗声惊动,回到了现实中间。外面应当是自己的内操太监守卫着才对,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在吵闹些甚么?魏忠贤疑惑地对身边的崔呈秀使了一个眼色,崔呈秀会意,疾步走出殿门。
眼前的情景叫他大大吃了一惊,火光通明之中,内操太监或躺或卧的横了一地,有些跪在那里,两手抱在头上,一动也不敢动。而造成这种景象的jūn_duì,也就正杀气腾腾地站在他的面前,一排排的鸟嘴枪对准了他,黑洞洞的枪口似乎有一种超然的威慑力,给他无穷无尽的压迫感。
前排士兵的中间,一个戎装将军勒马而立,火把红彤彤地将他的脸照得十分清楚,宛然便是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