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鬼棺 > 第二十三章 河神

第二十三章 河神

逢山开道,遇河搭桥,都要为山神河伯准备祭品,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否则施工艰难,事端很多,即便是路修成,桥搭好,日后也非常麻烦,即使是现在的政府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别弄的过于张扬,也是得过且过。

中国人对于祭桥、祭路、祭河神都是十分的重视,每年开春的时候,大路两旁、河道两岸都会摆起大大小小的供桌,贡品更是多有讲究,至少是三牲三禽,一样都不可以少,直到现在这祭司活动也是个大型的集会。特别是在外经商的,贡品、礼器的必不可少。

其实祭桥和祭河是相通的。祭桥习俗最早产生与中国,古代中国人很重视桥梁建设,夸一个人做善事多常说他:修桥补路。。桥梁落成必然要来一番隆重的游桥仪式,场面颇为壮观。最先上楼的是当地有名望者,如官吏、乡绅、老年人等。

重要的桥梁都有一年一度的“祭桥”日,十分地庄严。以前,人们必须准备香及金纸,至桥头焚香烧金祭祀桥神,以感谢并祈求桥神保佑通行平安。有的地方仅烧香,金纸用线绸线绑着放在桥头上,俗称“压金”,为替桥换新光彩之意。并且保佑桥梁不毁,庇护乡里,润泽百姓。

而祭河则更早了,以前河流山川都是祭祀崇拜之物,而且古代皇帝向来先祭河,再祭海,意指海由河流汇聚而成,河乃天下水之源头。而且经常以玉器当作祭品供给河伯。视为尊重名贵之意,而且玉通灵,古人相信能送到神灵手中,其实也是因为秦朝二十八年,始皇帝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周将覆之,急投玉玺于湖而止。所以后人相信,一旦江河湖海发生灾难,投以名贵玉器可以安抚愤怒的水神们。

不过祭河最出名的当然还是诸葛亮。相传诸葛亮平定孟获后路过泸水,正值九月秋天,河面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诸葛亮询问当地人,皆言此河有神明,必须以活人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之,方能平息,诸葛亮不肯杀人,于是宰杀牛马,河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肉代之,唤之曰‘馒头’,这也就是馒头的由来。

当夜在泸水边上设置香案,铺设祭品,列灯四十九盏做招魂之用,将馒头等物放置在河岸边上诸葛亮亲自念了悼文,再将祭品抛入河中,风雨即使停歇。而所谓馒头,也就是现在的包子的由来了。不过这以后也养成了习惯,凡是要在河道上动土或者返修旧桥,一定要先祭祀一下,拜下桥神河伯,方能开工,否则会大不利。

难道是这钱没到位?这桥刚刚建成还在试通车呢,两人合抱的桥墩却是无缘无故的断掉两根。可是不能啊,三亿多的桥还能缺了那么几个钱吗,说不定一根钢筋,一带水泥就够摆个供桌。这么大的工程怎么还挤不出一带水泥的钱。

不过事实上,还真让谢非猜对了。这桥是几个海外归来的高材生设计的,傲世轻才,对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更是嗤之以鼻,自设计初就根本没考虑过,镇河、镇桥的物件。大桥动工的时候,这几人更是轮流看守,直到这桥通车也没有拜过桥神河伯。

桥下共有三排六个桥墩,现在河中央的两根已经断掉了,如果再断掉一根的话,这三亿也就打了水漂了。

谢非心里正想着呢,肚子里却是‘咕噜’一阵乱响,自己做了一天的船却是连个茅坑还没去呢。

“我上个茅房。”谢非自背包里掏出纸来,请示了一下老先生,转头就钻进芦苇荡里。

“离的远一点,大半夜的还得闻你拉屎的臭味。”谢非还没走多远呢,就听到老吴再身后叫喊,赶忙又朝前挪了几步。

“真是管天管地,还管人拉是放屁了。”谢非蹲下身,长舒一口气。如果说什么是爽,现在的感觉就是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冷宫欢大道纪重生殖民地校花的贴身异少官颠穿越重生:病娇王爷彪悍妃强制渣男从良记丑小鸭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