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低声劝道:“伯喈,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是,我却不希望你毫无价值地冤死,你的汉书还没有续写完成。
我们这些人在朝堂上为你奔走,可你也得做出低头的姿态来,让那日趋刚愎的王允也能有个台阶可下……
再说了,不为别的,昭姬(蔡琰)还等着你照料,日后她和子修有了孩子,还得靠你来教授诗文,你可不能硬顶啊!”
蔡邕再次长叹一声,良久方才说道:“我听你的,孟德。唉!”
一日后,蔡邕上疏认罪,并对王允解释道:“我虽然被那董卓看重,却没有被官职和爵位所收买。毕竟我也算深明君臣大义,岂会背叛朝廷、袒护董卓?!如今不明世事,犯下过错,还希望能够免我一死。我情愿受各种刑罚,只求能有一个机会来完成撰写的汉史……”
在曹操的奔走下,此书一经传出,许多士大夫都有些恻隐不忍,上疏为蔡邕求情。
太尉马日磾更是专程前往王允府邸,替蔡邕求情道:“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定将是一代巨典!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会让朝廷有失众望,人心不服啊!”
不过现在王允也有些骑虎难下,考虑到自己的威信,他依然不肯让步,反而对马日磾说道:“从前,武帝就是怜惜司马迁的才华,让他活了下来。结果司马迁不思感恩,却写出了谤书,以致流传后世、有损朝廷威仪!
现在国势衰微,各地诸侯并起,对朝廷并无多少敬意。而那蔡邕却对董卓感恩戴德,立场不稳。如果让蔡邕活了下来,那他就有可能偷偷诽谤、污蔑咱们的幼主,对咱们这些先前委曲求全的臣子也会百般诋毁!到时候不仅无益于道德教化,反而会让忠良们蒙受批评与指责!蔡邕,非死不可!”
马日磾很是无奈,知道王允拿定了主意,也只能退走。他对等候在家中的曹操说道:“王允已经打定了主意,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了。要知道,善待人才,乃是一个朝廷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整理史料、流传经典,则是朝廷法统制定维护的保障之一。如今王允这般不重视贤才,切断了朝廷的命脉,阻碍了经典的传承,岂能长久?只是可惜了伯喈这个人才!”
数日后,就在曹昂服从朝廷的奏疏抵京后的第二天,就在史涣押解物资进京的前两天,蔡邕被王允下令处死!
蔡邕死讯传开之后,董卓旧部大惊。蔡邕只不过受过董卓的厚遇而已,可是就连他这样被公认的贤才都被王允活活逼死,就连曹操、马日磾等人接连求情都能被王允硬生生否决,我们这些王允眼中的逆党难道还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就在蔡邕被处死后的第三天,长安城内军营中发生营啸,数十名忠于朝廷的校尉被乱军斩杀。乱军冲出营寨,冲进城里烧杀抢掠,直到吕布出面弹压并许下重赏,士兵们才听从命令返回营地,此时的长安城已经乱成一团、四处火起。
见此情况,士孙瑞赶忙跑到王允府上,劝说他以皇帝刘协的名义,赶紧下诏赦免董卓麾下各部将领,以安抚军心。
可是王允反复思量,却将这个意见否决,反而对士孙瑞说道:“部属身不由己,听从董卓调遣,这才犯下了过错,依照他们本心而言,并没有多少罪过。可是如果咱们突然给他们加上恶逆的罪名,再下令特赦他们,反而会让他们猜疑恐惧,心里无法承受。所以说,赦免他们无罪,并不能让他们安心,也不是乱军应该享受的待遇,咱们还不如让他们接受一定的惩罚,以明军纪、定人心!”
王允所说的也有些道理,士孙瑞叹息一声,也就不再相劝。消息传出后,凉州军中将领们却很是心凉。先前的营啸只是试探,没想到竟然试出如此结局。
既然朝廷不肯公开赦免大家,那就很可能秋后算账,追究大家当日在董卓帐下的罪行。当时大家抗拒关东盟军、杀了不少人,从洛阳撤往长安的路上又对百姓们烧杀抢掠,如果追究起来,谁能够在王允手中保全性命?!从此,军中传言王允有意诛杀所有凉州人,人人自危!
曹操很快听说了这个消息,为防意外,他赶紧向王允进言道:“凉州军一直害怕大人追究他们从逆的罪行,可大人却一直不肯公开赦免他们。眼下更是有传言说,大人要诛杀所有凉州人,城内外军心已经不稳!现在城中皇甫嵩资格最老、威信最高,还请王公赶紧向凉州军保证他们的安全,并派皇甫将军前往陕县统领jūn_duì、安抚军心。”
王允有些迟疑,却还是摇头说道:“朝廷做事,何必向这些武人说明,白白有损朝廷的威仪。何况西凉军盘踞陕县的时日过久,我正有意让他们移营,如果再让皇甫将军前往,说不定又要多耗些日子,现在城中钱粮不足,哪里还能耽误?!”
见王允固执己见,曹操只能叹息离开,对从人说道:“如此,中兴无望,朝廷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