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崇祯七年 >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一零 奇闻怪谈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一零 奇闻怪谈

纤纤素手端起一碟红色的酱料和一盘野猪肉放在一边,又往盘子边缘放上了筷子。接着,一双同样修长白皙的手拿起了筷子,挟起一片野猪肉在锅里涮了涮,然后在那红色酱料的碟子里面蘸了蘸,正反两面都蘸得很匀和。那红色酱料明显是过了油的,肉片上面变得油汪汪,红彤彤的,很是漂亮。

这双手虽然也很漂亮,但显然是男人的手。

然后大手的主人把肉片纳入嘴中细细的咀嚼着,接着他就倒抽了一口凉气儿,着急火燎的把口中的肉咽下去,使劲儿的往外哈着气儿。一张俊脸都有些红了,鼻尖儿冒汗,赶紧端起一杯酒来灌下去,这才长舒了一口大气,笑道:“辛辣,着实是辛辣!这川地传来的茱萸,真真是过瘾。”

一边的董策也夹了一筷子羊肉在锅里涮了涮,蘸了茱萸酱料吃了。

上一世就很能吃辣的他也是不由得吃了一惊,他细细的咀嚼着,感受着这不同的风情。和后世那熟悉的辣椒味道不太一样,但是也有相同之处,最主要的是——辣,真的很辣!如果对比一下的话,差不多和后世绝味鸭脖里面的中辣差不多了。

这是茱萸,而不是辣椒。

这蘸酱,就是茱萸制成的。

茱萸,是辣椒传入中国并且大规模被食用之前的辣椒。

在辣椒没有进入华夏之前的漫长岁月,食茱萸充当了辣椒的角色,满足了好辛香的国人对辣味的嗜好。酸甜苦辣咸,国人早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了“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儿。递给人们辣味儿的,就是茱萸。像是酷爱吃辣的四川人,爱吃的鱼鲊、肉羹、面条等,皆用辛辣的食茱萸调味,食茱萸还被做成辣子油入馔。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已成往事,但哪怕是在后世,偶尔在一些川味火锅中,还能见到茱萸的影子。

茱萸别名藙、樧,分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前二者入药,后者入馔入药两可。茱萸果实色红、味辛,是故又称辣子,或称樗叶花椒,还有欓子、艾子、枣皮之类俗名。

古人把茱萸看得很神奇。《齐民要术》记载:二三月栽茱萸,等到果实开裂就收割,挂在墙壁阴干,切忌烟熏,“烟熏则苦而不香也。”《术》言:如果“悬茱萸子于屋内,鬼畏不入也。”若是水井周围种上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者,无瘟病。”《杂五行书》:“舍东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晋人孙楚《茱萸赋》曰:“有茱萸之嘉木,植茅茨之前庭……应神农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事实也证明,茱萸能抑制一些病菌和疾病。

最被人看重的还是茱萸具有的辛辣味道。

茱萸入馔的历史很是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礼记·内则》有曰:“三牲(牛羊猪)用藙。”至迟在西汉,饭中有茱萸。隋唐以降,无论北食还是南食,很难见到茱萸,唯有蜀中一地,将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食材三香。

后来隋唐之后,茱萸已经是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食用。

油炒法没有普及之前,最流行的家常菜就是肉菜合煮的羹,吃时以酱、醋、盐、梅调味。同时也开始食用花椒、肉桂,还有茱萸等。

吃辣椒有一种特别的吃法,就是将辣椒研成粉,作成熟油辣子。在古代,则用茱萸作成辣油。

“藙,煎茱萸也。”

九月九日,取茱萸折其枝,连其实,广长四五寸。一升实可和十升膏,名为藙也。也就是,在九月九日这天,用一升茱萸同十升猪油一起煎成的辣油,名藙。这与后世的煎辣椒油类似,可以藙就是古代的熟油辣子。之所以用猪油,是因为此时还没有菜籽油,菜籽油大约在明末清初才出现。

这个年代,文人雅士极喜欢饮用茱萸酒。

“闲听竹叶曲,浅酌茱萸杯。”到了后世,饭桌上早就已经难觅茱萸踪影,它已被辣椒完全取代了。

董策轻轻吁了口气,喝了一口酒:“和辣椒比起来,别有风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小白杨1医妃倾天下元首的愤怒爱不可及一品医妃魔鬼事务所重生之弃妇无双桃运美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