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一天,华阳太后终于说:该让嬴政学点君王之道了。
华阳太后却不愿意让嬴政学习儒家、墨家、道家等战国时期传统教育的东西。
她先给嬴政找了个先生,却是个教习文字启蒙的--------嬴政读书识字最早的老师就是她的母亲赵姬,可战国时期文字没有统一,诸国文字虽属同源,写法却各不相同,
某些字型相仿、某些却差别迥异,钟鼎文(金文)、鸟虫书、大篆甚至夷族文字混杂使用,书写起来也十分困难,致使教育难以普及,文化传播受到妨碍,接受教育学习成了贵族的专利。
华阳太后就秦王嬴政的教育问题与吕不韦商议---这两个人的关系很是奇特:床上如胶似漆,床下貌合神离。生活上相互体贴,政治上明争暗斗。
华阳太后:吕公,秦王的教育问题不能再受耽搁了。终有一天,他会自己临朝理政。可如何学会去做一名贤能的君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王道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列强环峙,与我大秦国为敌。君主统御国家的才能,关系到秦国未来的生死存亡,这是我ri夜忧心的事情。
他现在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天资不错,就是耽误太久,需要恶补呀,这也是辅政大臣的的本分。
吕不韦:臣已尽述此言。
(心里说:这话我都说了好几次了,你就是不听。现在反倒打一耙,责怪我(辅政大臣)忽视、耽搁了对秦王的教育!说是白天还差不多,夜里你娇喘微微、香汗淋漓,何时看到你有忧心的样子?)
华阳太后:您能留心寻访几位贤士,为秦王之师吗?
吕不韦:这倒不难,现在我国教育之风盛行,各国贤能饱学之士接踵而至,问题是太后想要让秦王学什么?
天下之学,追本溯源,盖同出道家一门。
老子、列子、庄周系道家一枝,其理艰深,主张顺天、无为而治,只可言传、理喻,却是无法推行的天道玄机。
儒家本为正朔,有孔子、孟子等人,其立论主张实行仁德之政、克复周礼,促使人心向善,虽属真理至学,但不免过于超世脱俗,于今ri之混战天下,却是毫无益处!
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属法家。力主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以严刑峻法以暴民;禁绝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家之术,却是两刃反害己。观之似有利于统御和征战,却使得百业凋敝,闭目塞听,终究会使国家走向落后,最终不济,况且暴戾虐民又焉能长久呢?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却是傻得可爱,归于笑谈。墨家一族研究守城之术,对于攻守战法颇有研究,是其所长也。
兵家之法,历来受到推崇,著述颇多,然征战之法终究属于王道的一个方面,(军事从属于政治),不是治理国政的主流。历来开国用兵,治国以德,凡天下穷兵黩武者,鲜有善终。
邹衍继承孔子《周易》,推崇yin阳学说,认为yin阳互易互变变。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组成,五行相生相胜说。他依照“五行”创“五德终始说”,以为王朝兴废的规律。其弟子多擅长星象、历法,是个专司祭祀的流派。
今楚国有荀卿者,却是个儒家叛逆,其颠倒先哲善恶之论、主张人道胜于天道。糅合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力主推行法制以抑制人xing之恶。轻视、诋毁君王的合法xing,鼓动天下一统。表面上是儒家的满口仁义道德,内心里却诡辩极诈、暗藏法家的yin狠。
哎,楚国的子弟都让他教坏了啊!昔ri在赵国、齐国,荀卿还算是儒家大师,到了楚地就蜕变成了逆贼----穷山恶水出恶人!
华阳太后闻言十分不悦-----你吕不韦这是诋毁我们楚国不好,你什么意思?
华阳太后反唇相讥:吕公,原来聘请你教育子楚,却教出来个暗弱糊涂的君王。现在,嬴政的培养,你还是靠边站吧------
因为荀卿身在楚地,你就大加挞伐,说什么变质,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你在秦国推行的政策是属于哪一家呢?我看儒家为主,各家都有!(杂家)按道理说,你就是百家的徒子徒孙,你有什么资格评点百家?
吕不韦:秦国的事情,可是太后您自己在做主-----
华阳太后:既然是我做主,那就定下来寻访、选定荀卿的弟子做嬴政的老师---
还有,秦**队已经久不事征战了,长此以往,战斗力就会大幅度下降。jūn_duì不是用来吃闲饭和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的,他们的职责是开疆扩土、巩固边防。就拿赵国和魏国开刀吧,不要大打,一点点蚕食,重在练兵,即ri起就执行!
吕不韦没有做声,表示无声的抗议。
原来,华阳太后与吕不韦(两派势力)早已达成政治妥协—除非紧急救灾,任何一方也无权单独调度jūn_duì。为此,jūn_duì将领手中的虎符不变,另一半兵符再被两分,华阳太后、吕不韦各持一块。不经过一方同意,想动jūn_duì,却是不行!太后此语,有背弃信约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