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和当地的埋葬风俗有关系?”郑飞问道。
“中国的悬棺葬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时代,远自我国商周时代便已出现。如福建武夷山上的船棺,经科学测定为3800年前的遗物,被认为古代越人先祖所为。其他还有江西贵溪的崖棺,被定为2000年前春秋战国的遗物,其民族被定为干越和瓯越人。贵州省松桃的悬棺是距今1600年前的晋代遗物,视为濮人所葬……”猴子慢慢的说道。
“佩服佩服!你的绰号‘历史通’还真不是盖的。”郑飞举着大拇指赞道。
“滚犊子,用的着你夸嘛!”猴子笑道。
“有没有宝贝啊里面?”郑飞终于忍不住了问道。
“有没有宝贝我不知道,但是是旅游探险的好所在。在四川大宁河小三峡内的岩棺就是典型的悬棺遗迹。如果你在“岭峭山奇险水多”的小三峡旅行,能看到陡峭如劈的褐色山崖的岩隙中,横搁首一具具漆灰色的棺木,当地人称其为“铁棺材”或“仙人棺”。”猴子说道。
“如此“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悬棺是怎样安置进去的?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郑飞望了望上面叹道,心想怎么没把那几个野人带来啊,它们应该能爬上去的吧。
“目前综合各地悬棺的现场观察,人们有这样三种解释:一为栈道说,即悬棺是通过平行的桩孔,联桩铺道而设置;二为下索说,人们曾在桩孔旁发现有踏脚窝,即用绳索从山顶悬着棺材向下放置的;三为上攀说,即指距地面较近的棺木,可能为人工攀登悬置而成。大宁河小三峡的悬棺重达千斤,要将它搁置在崖洞岩洞之中,的确不易。至于用何种办法,说法也挺多,但比较可信的是第二种说法。”猴子想了想说道。
“那么难道史书上就没有记载吗?”郑飞问道。
“据巫山县志记载,古代人死之后。“于临江高山半助龛凿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枢,弥高者以为至孝。”过去巫山一带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老人在未死时,自己选好一个岩洞作为葬地,命小辈营造,死后就能及时安葬。这些营造悬棺葬地的人,是用“放虹”(即用绳索自山顶悬荡而下)的办法,进岩洞做好地基。然后再将棺村化整为零,一块块吊下来,在岩洞里就地再安装成。待人死了,就将尸体和随葬品分别用同样的“放虹”方法,悬放下来,安置在棺中。巫山某些地方至今仍保留有生前预营墓地风俗,也许能说明这种解释有一些可信处。”猴子道。
“既然这样,咱们是不是想办法上去看看,万一有什么宝贝呢!”郑飞不死心的说道。
猴子看了他一眼后不再言语,而是用手抠着山壁上早已被风雨侵蚀的小洼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