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傲和刘伯温对视一眼,摇摇头,默契的没有再多说,如今明教虽然势大,但江湖气太重,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善才行。
接下来的两年里,天下烽烟四起,战火遍地,而明教所控制的巴蜀、荆襄却是一派安静祥和,仿佛人间乐土一般,两年里,卓傲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发展工业,召集能工巧匠,专门研发各种利民设施。
同时,因为各地烽烟四起,产生大量流民开始涌向荆襄,卓傲来者不拒,大量接收流民,甚至派人前往各地招收流民。
两年来,底盘虽然没有多大改善,但明教治下的人口,在两年的发展中,几乎是以爆炸式发展,到了第二年年底,人口已经足足是两年前的三倍还多。
卓傲很清楚,这是因为各方诸侯混战,无暇顾及人口的原因,就算有人意识到人口的重要,奈何根本没有多余的粮草来供养这些人口,只能眼看着人口被明教几乎以掠夺式的方式夺走。
经过两年的混战,蒙古人被赶到黄河以北,王保保、赵敏两兄妹在会师之后,死守大都,随后在混乱中,远交近攻,两年来逐步蚕食周边大小势力,终于将义军势力赶出黄河,将黄河以北的低于尽数掌握在手中,同时不断接收自南方逃回来的蒙古人,如今,若只论地盘的话,绝不比明教所占据的小。
到了第三年,明教终于不再沉默,随着江东局势紧张,昔日本是明教弟子,但随着天下大乱,不少各地分舵舵主生出了别样的心思,纷纷选择自立。
此时,正是一名昔日的明教舵主穷途末路之下,希望能够重回明教,救下他一家,对此,卓傲力排众议,命徐达率军渡江救援。
当然,接人是小,最重要的是,明教当了两年的中立派,如今突然要对外动手,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这名舵主的求援正是最佳时机。
江东这两年来,一直战乱不休,大大小小的势力加起来足有十几个,根本无法将长江这道天堑有效的利用起来,徐达率军横渡长江,随后登陆,一路势如破竹,不出半年,在徐达的进攻下,将江东彻底占据,屯兵江边,虎视淮南一带的张士诚。
尽占江东之地,只是一个开始,沉寂了两年的明教,再次向世人露出狰狞的獠牙,常遇春率军出南阳,在川中都统张定边的配合下,攻取汉中,随即两路大军同时转道,合围开封也就是洛阳一带,同时赵普胜兵出汝南,配合徐达,水陆两军夹击张士诚。
这一战中,诸侯惊骇的发现,明教士兵所用的兵器、战甲乃至弩弓,要比其他诸侯强上一截,已经丝毫不逊色蒙古的精锐jūn_duì的装备。
这便是卓傲两年来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所研发出来的成果,科技上,完虐诸侯,而且诸侯连年征战,治下百姓的日子并不比昔日蒙古治下好多少,加上卓傲不遗余力的明里暗里向四周宣扬明教治下百姓如何滋润,也使得诸侯在民心上很难占到便宜,张士诚被仓皇赶到淮北,自此,明教势力占据了半壁河山。
不过打到此时,两年来蕴藏的潜力已经耗尽,同时卓傲的地盘也和蒙古正式接壤,同时在中原之地,也出现卓傲的竞争对手——朱元璋。
当初朱元璋随张无忌离开后,半路上却趁张无忌不备,悄悄溜走,躲在山东一带,一边观察天下动向,一边暗中蓄养实力。
当初光明顶议事,朱元璋几乎全程参加,对于明教的计划,自然了然于胸,本想将这个计划透露给朝廷,让朝廷和明教死掐,谁知道卓傲直接出手干掉了蒙古皇帝和满朝文武使得天下大乱,明教强势崛起。
朱元璋虽然知道明教的计划,但他却没有明教的底蕴,只能借着预判,在明教崛起之际,顺势而起,凭借出色的能力,半年内,成功将山东之地收入囊中,更远交近攻,经过两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是除了明教和蒙古之外,最大的一路诸侯,随着常遇春和张定边攻占洛阳,双方也开始接壤,对于这位曾经的兄弟,竟然背叛明教,明教之中,几乎都是咬牙切齿,朱元璋昔日苦心经营的人脉,早已荡然无存,所剩的,也只有仇恨。
朱元璋趁着张士诚仓皇逃窜之际,伏兵围杀张士诚,接手了张士诚留在淮北的地盘,与明教部队隔着淮河对峙,自此,蒙古、明教、朱元璋相互接壤,隐隐有三分天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