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大获全胜(2)
其实,胡才巴不得这一战打久一点,如此一来,说不定他的步卒大军就会赶到战场,到时候,想消灭这些鲜卑人就更有把握了。()..♠
他手中还有三万铁骑和一万屯田兵,这一万屯田兵在接下来的时间就需要支援杨凤的,所以真正对付鲜卑人的只有他的三万铁骑,因为yin山大战,铁骑损失惨重,现在又刚从yin山赶来,疲惫不堪,所以需要时间休息和恢复。
黄昏的时候,参加栩隗岭大战的jūn_duì逃了回来。落罗旭先是听说拓跋武没能击败屯田兵,马上就觉得不妙,接着他又听说自己的两个豪帅战死了,一万铁骑也损失了三千多人,不禁又惊又怒。他想了半天,断然决定退兵。
落罗旭之所以出兵雁门关,完全是因为受到了慕容恪的极力劝说。慕容恪担心拓跋武对大王和魁头不利,现在大王和连身边有十几万大军,所以慕容恪就担心魁头的安全,所以要求落罗旭亲自率兵赶到雁门关助阵。
落罗旭一来抹不开面子,二来魁头毕竟是大王檀石槐的孙子,槐纵的儿子,是故人之后,不能一点情面都不讲。第三嘛,当然是因为打下雁门关后能获得丰厚的利益,这是最让他心动的诱惑了。更何况,汉人的大将军胡才现在在朔方郡和大王的十几万铁骑战斗,并州汉人兵力空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现在最让他心动的诱惑随着拓跋武徒劳无功的一击已经变得非常渺茫了。四万铁骑都没能击败屯田兵,这明显就是中了汉人的jian计。
这汉人的屯田兵战斗力强悍,出乎他的意料,同时更让他明白,这汉人的屯田兵战斗力这么强悍,放弃雁门关,恐怕不是刻意为之。
昨天拓跋武用两万多骑就击败了屯田兵两万人,而且还几乎是全歼,但仅仅过了一夜,情况就突然发生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屯田兵有如神助,用两万人就顶住了鲜卑人四万铁骑的狂攻。这种情况下要说汉人没有诡计就是杀了他他都不信。
落罗旭感觉到,汉人有一个天罗地网在等着他。
想了好久,落罗旭派人悄悄翻越蘇灵山,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雁门关,向魁头报捷,说拓跋武已经大胜屯田兵,希望大王速速和他南北夹击打败屯田兵,攻占蘇灵山,火速随拓跋武南下攻打晋阳。
落罗旭了解魁头和慕容恪之间的关系,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说实话。一旦让魁头知道了栩隗岭大战的经过,魁头可能以为他们已经被汉人彻底包围,要被汉人全歼了,有可能要带着大军迅速离开雁门关回到弹汗山去。
大王和连没有了拓跋武的支持,是不是魁头的对手的,到时候岂不是魁头成为了鲜卑大王?所以在这个时候,魁头他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帮助他们,拓跋武,落罗旭如果被汉人消灭了,大草原中没有人是他魁头的对手,哪怕大王和连也不行,因为魁头有慕容恪的支持。
同样没有魁头jūn_duì的支援,自己和拓跋武的命运就难说了。汉人难道真想围歼我们?他们有这个实力吗?他蓦然想起了汉人的大将军胡才,这个奇迹般的人,有他在,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这是汉人的yin谋,那么汉人有什么来消灭他们?难道汉人把几十万屯田兵都调过来了?
落罗旭越想越是心寒,翻身上马往栩隗岭飞驰而去。
…………
栩隗岭。夜se迷人,群星璀璨。
张白骑、徐晃召集各部众将在一个临时拉起的帐篷里议事。()
度普先向大家汇报今天的战果,“据各部报上的数目,今ri我们斩首大约八千多鲜卑人,自损九千多人,这包括送到后方的两千多重伤士卒。”
张白骑坐在火堆旁,抬头问道:“鲜卑人?我们杀了多少鲜卑人?”
鲜卑大军中有鲜卑人,汉人,还有其他部落的人,真正的鲜卑人才是主力,鲜卑人死的越多,对他们越有利。
度普翻看了一下文卷,回道:“六千多人。其他人是汉人和其他部落的人。”
张白骑继续问道:“有俘虏吗?”
“没有,无论轻伤重伤的鲜卑人,都被我们的士卒砍死了。”度普摇摇头,屯田兵对鲜卑人疾恶如仇,留下俘虏才怪。
张白骑想了一下,又问道:“三天来,我们总共埋了多少鲜卑人?”
度普一边查看文卷,一边说道:“第一天,我们杀敌七千多人,有三千多是鲜卑人。第二天我们杀敌五千多人,有两千多是鲜卑人。加上今天的六千多鲜卑人,我们总共杀了一万一千七百多鲜卑人。其他的都是依附鲜卑人的汉人和各部落的人。”
“三天歼敌两万五。”张白骑说道,“鲜卑人进关的时候,斥候说大约有八万人,那么就是说现在还有四万五千鲜卑铁骑在关内。我们还要杀,我们杀得还不够多。”
他看着度普问道,“今天的斥候可有回报?”
“有。”度普说道,“今天蘇灵山打得很激烈,我们损失很大。在蘇灵山以南,落罗旭用五千人打了我们一天,在蘇灵山以北,魁头的弟弟邪归逆集结了一万人从下午一直打到了黄昏。目前,魁头带着五千人在雁门关,落罗旭和邪归逆带着大约一万五千人在蘇灵山南北两端,栩隗岭上拓跋武还有两万五千人。鲜卑人的五万大军有三万人被我们围在蘇灵山以南,我们如果要全歼这三万人,难度很大。”
“不过大将军的三万铁骑已经在昨天晚上的时候到了蘇灵山,而且隐藏在蘇灵山的山谷中。”度普看了众人一眼说道。
“大将军来了?”
“大将军的铁骑到了?”
“太好了。”
众人闻言大喜,大将军终于到了,而且还带来了三万铁骑,这让众人心里有了一点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