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狂欢,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来说,狂欢……是一种奢求!
所以说,拥有陆浪的杨县百姓是幸运的。
隔了一座吕梁山,与杨县隔山相望的临水县,那里的百姓,这个元宵就过得非常冷清了。
这天夜晚,百姓们依照习俗点起了灯笼,然后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聊着什么。
“唉,听说了吗?山那边来了一个文威将军,把吕梁山上的土匪全部歼灭了!”
一个庄稼汉子聚精会神地说着话,引来了旁边人的询问:“听说今晚杨县还办了灯会……真的假的?这个时候,他们居然能有这样的好命?”
“是真的!”
那汉子点点头,然后说道:“他们命好,哪像我们,唉!对了……蔡先生呢?能不能问她一句,这文威将军什么时候来我们临水呀!”
“是啊!”
有人附和着轻声道:“不是说,这文威将军是朝廷封的临水县侯,我们临水不是划给他做封地了么?”
“诸位乡亲!”
一个女子温和的声音响起,那女子穿着粗布厚衣,头上的秀发被麻布包裹着,看起来样子很是纤瘦。
见到这个女子,大家都恭敬了起来,对那女子喊道:“蔡先生来了……”
这个看起来憔悴的女子正是蔡琰,历史上面有名的蔡文姬!
自从夫家遭难以后,蔡文姬便流落到了这步境地,她随着难民一路西逃,途中难民多次遭到匪军流寇的洗劫,等到了临水县以后,原本数千人的逃难队伍,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五十人!
战争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怪不得蔡文姬到了临水县以后,悲愤地在丝绢上面写下了‘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这样的诗句!
百姓的遭遇,确实蛮悲惨的,当然……这样的遭遇,也让出身名门的蔡琰心中非常不忿,对世事也颇有感慨!
幸运的是,到了临水县以后,这里的百姓知道了蔡琰有学识,于是都对她非常的敬重。
“先生,您说说,这县侯回来我们临水么?”
有人询问了起来。
“县侯?”蔡琰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这时候的蔡琰,不过是一个十*岁的姑娘,但是战乱的遭遇,已经让她成长了起来。
也许是怕乡亲们失望,蔡琰继续说道:“关于这个文威将军,听说他能征善战,但是善战者……”
摇摇头,蔡琰想了想,还是说道:“也许,应该会来吧!”
其实,蔡琰想的是,再怎么能征善战的人,这个时候谁会想到临水这个小山沟里面来呢?
按照蔡琰的想法,文威将军想做大事,那就应该立足杨县,然后想办法攻打南方的平阳郡,把自己的势力让比较富饶的黄河一带发展,而不是往吕梁山以北这些比较荒凉和被南匈奴人占领的地方扩张。
不过……或许是怀着那么一丁点的希望,蔡琰也和这些百姓一样,希望陆浪能到临水县来,把他们解救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