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的某一日,贤王的即将完婚的消息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说起贤王,哪怕平头百姓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他的功绩, 谁都知道,就连坐在皇宫里的皇帝老爷,还有太后老佛爷都对这个贤王宠爱有加。
“贤王?哪个贤王?”看到十里长街浩浩荡荡的一百二十台嫁妆,来凑热闹的竟也有人不解地问道。
“一看你就知道肯定才刚来京城,连贤王都不知道!”一脸胡腮的大汉看着他的眼神都带了些不可思议:“他可是咱大周朝的大功臣, 要不是他抓住了那个妄图推翻朝廷的乱臣贼子, 这天下早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连这都不知道,真不知这人是从哪个乡下旮旯冒出来的。
这大汉虽然说得夸张, 但挤在他身旁的其他百姓却都是满脸赞同,还非常向往地感叹道:“谁不知道咱们皇上可是个明君,那起子小人居然还想谋朝篡位,真是活腻了!”
“你看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派贤王回京辅佐咱们皇上,要不贤王怎么会突然从皇陵赶回京城?”
那刚入京城来凑热闹之人听后大惊:“那贤莫非就是胶西王?他不是早几年前就已经赐婚了吗?”
先前那满脸胡腮的大汉不屑地瞥了他一眼:“你说的是之前已经被人查抄的沈家姑娘?别提了, 沈太傅包庇反贼, 沈家姑娘和人家反贼私定终身, 这对贤王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就是, 幸亏咱们皇上英明,给贤王封王,又马上另指了门好亲事,听说是先皇后的亲妹妹!”
虽然皇后突然殡天,但她生前曾如何受宠的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哪怕就连现在,皇上都感念先皇后,发誓自此再不纳妃……
当然有不知道多少人跑皇帝面前,以国不可无继承者为由强迫,可隔了几日皇帝就抱了个孩子回来,说是先皇后所生,只因当时皇子体弱,只好在民间挑选百福之家暂且安养,到了如今已是四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
既然有了继承人,自然也就堵住了悠悠众口,再逼迫皇上,就连皇太后都要跳出来指责你包藏祸心了。
总之,先皇后即便人已经不在,但她的名声反而被人越传越远,现在贤王能娶到冯皇后的亲妹妹,那简直是天作之合!
那问了半天的凑热闹之人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转身就隐入人群在,转眼就不见了。
再之后,唐诗知道民间如何传诵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也顺道打听了民间如何八卦的事情,这才放心地撂开了手。
在她有意识地包装萧时“明君”形象之后,舆论便总是有意无意地偏向当今皇上。到现在,谁要是说一句皇上的不是,立刻就会被人喷一一脸!所以还有谁会再去追究萧戌怎么样,还有哪个人还会想要为沈府上下脱罪?
唐诗也是最后才发现,就算并非刻意地,她也将这个世界的原女主给炮灰了……她毫无愧疚心地惋惜了一秒,下一瞬就被某个粗壮的手臂给圈到怀里了。
“你怎么越长越粗了?”唐诗不解地扭过头,捏了捏那条刚硬如铁的手臂。
不论是当年的廖迁,还是后来的唐泽,就算再怎么锻炼,人也是清隽秀气的模样,也不会如萧时这样就跟开了外挂一样,把自己发展成雄壮威武五大三粗的模样……
她更喜欢小鲜肉,而不是施瓦辛格那种类型(≧﹏ ≦)!
明明几年的萧时还嫩得都能掐出水来,岁月到底都在他身上干了些什么?!
被突然问话的某人皮笑肉不笑地翘起了一边的嘴角:“哦,哪个地方粗了?”
“不如母后你来朕身上找找?”
………………
幼年的时候,冯莹曾见过萧群。
当年的胶西王,不过总角年纪,人前总是一副温和无害的模样。
那日宫中摆宴,她也随母亲入宫。
因她父亲镇守边关,手握雄兵,是有实权的大官,所以在一干武勋贵女面前都是非常有地位的,就连其他文官府里出来的千金也不敢胡乱得罪,所以游走这些京城贵女之中绝对是游刃有余。
她第一次看到萧群,是在更衣后,寻了个便捷的小道的途中。几个不知哪些府上的小公子正围堵他教训。
走得近了才知道,这几人与萧群狭道相遇,相互碰撞,带头的小公子见对方不过一人,身前身后也无人服侍,且还是个瘸子,只当他地位低下,颐指气使地和其他几个一块儿欺负上了。
欺压这种事,冯莹随父亲在边关时就时常听说。更何况边关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都比比皆是,厉害起来,甚至出手还要人命的。冯莹自己就会两手花架子,寻常孩童根本欺负不到她头上来,出门在外还有随扈,自然就更遇不上了,哪料到在这里,迎面就给她碰上了。
只是明显两方“实力悬殊”,而且那个跛子也着实懦弱了些,竟任凭对方嬉笑怒骂也不反驳,抬起白净的小脸,一双黑葡萄般的眼睛穿过他们,落到了更远的方静,落到了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