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少数民族就连痛失家园的南阳人、冠jūn_rén、汝阳人等等民众洛阳人也非常热情地邀请这些人来洛定居。早在襄阳大战之时众人就曾同锅吃饭同棚共眠亲如兄弟。
如果说东进南迁的洛阳对留恋投敌的洛阳人还有一点点鄙视和不满那么对于襄阳、南阳、冠军、汝阳、偃师、虎牢、彭梁等地的民众却表现出极大的友善。他们把所有愿意迁居洛阳的外地民众称之为新洛阳人而把不愿前来定居但自愿前来帮助重建洛阳的人们称之洛阳兄弟。
东进南迁的洛阳人无论男女老少很自豪地在自己的右胸之上缀一块小红布上面写着编号和名号。
虽然这是当时襄阳守御战时的管理所需但洛阳人把它保留下来成为自己独特的荣耀。
而留恋存活的人们多次提出要在自己的胸口缀一块小白布表示哀悼和谦卑也用作对后代的警示和耻辱的纪念又用于区分自己与荣光抵敌的洛阳人不同身份。
这一个提案让徐子陵勃然大怒他狠狠地驳斥了提案的华夏官员又再三声明留下的洛阳无罪。
如果要缀白布那么也是他这个华夏军之主抛弃大家逃离洛阳的王者缀上白布以示耻辱。他命令属下百官华夏诸军百族万民皆不得视留驻的洛阳人或者曾经被李唐侵占家园的民众为叛徒否则以分裂团结扭曲事实重罪论处……
数天徐子陵率百官安抚留驻之人红榜贴出不论何族何民一视同仁不分高下。
这个决定大大的激励了那些心存惶恐的留驻民众的士气直到此时他们才完全放下心来才能抬起头挺起胸直起腰来。
徐圣王从来也不曾视他们为敌从来不曾仇视和记恨他们。
一如既往他还是视大家为兄弟姐妹还是那般的爱民如子。
为了牢记自己的耻辱留驻之民主动集结一起无论他们原来的身份如何住所何处都决定把最好的地段留给那些勇敢抵御一直紧随徐圣王身后的荣光洛阳人们。他们主动把重建洛阳的事承担起来迸出最大的热情和动力先在城外建起了南阳、冠军、汝阳、襄阳、彭梁等地迁民的暂时居所迅建起巨大牢固的牢房收押俘虏回来的李唐新兵。
在长安百姓期盼着自己的儿子远征顺利回来之际在李唐数万精锐在深山野岭里艰难回撤之时洛阳正处于一片热火朝天的盛景。
这里到处人头涌涌人人出手出力干着一切力所能及的活。
洛阳重建于数十万民众的热情和全力之下渐渐展现雏形。
所有颓壁残垣被搬运一空平整出开阔的土来低矮的房舍或者残存的木屋泥房绕绕被拆一空。沿着洛水以新中桥、天津桥等为基点成东西大街向两边延伸由东向西沿着洛阳河道人们修出两条类近长安朱雀大街的沿河街道取名‘万胜路’及‘手足路’。
而由南往北洛阳人甚至拆除了一些完好的高楼和商铺整出一条远朱雀大街的巨街中央便是可容十数万人的洛阳大广场。
这条取名‘华夏路’的巨街连接‘万胜路’和‘手足路’将整个洛阳一分为四。
劫后余生的人们所有的住所、商铺、酒楼、市场、公园等等就沿着路沿而修而在东西南北的大道之中无数取名‘偃师’、‘虎牢’、‘襄阳’、‘彭梁’、‘南阳’、‘荥阳’、‘扬州’、‘历阳’、‘乐寿’等地名的街道贯穿南北而无数取名‘铁军’、‘百战’、‘远征’、‘破虏’、‘斩将’、‘希望’、‘自由’、‘生命’、‘团结’等为名的街道连接东西。
在洛阳城内最多的不是居住的民居也不是商铺、酒楼、市楼等而是公园。
无数纪念各军和战斗英雄的大小公园被人们建起尽管还没有树立雕塑但大家已经抢着把自己住所附近的公园命名某支英勇部队或者某个英雄之名。
比如像城东门的公园那里的居民尽管还没有房子但他们绝决表示宁可房子不建也要把华夏城门第一兵和第二兵的纪念公园建起来并取名为‘兄弟’公园。他们公园外围直延出城外连同城门第一兵‘无头雕像’和第二兵的‘洛血雕像’一起划入。
虽然华夏城门第二兵的‘洛血雕像’还没有完工但它的基座耸立的位置已经早早让人们选定。
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重建之中洛阳以不想像的度渐渐恢复甚至展现出比原貌更胜的雄壮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