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开出的价码还真是不低啊。为了对付赵兴,甚至可以默许愿意与朝廷合作的势力发展壮大,这种明显属于饮鸩止渴的做法,要不是被晋国逼进了墙角,决计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曹操是个杀伐决断的人,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他立即便紧紧地抓住。曹操说道:“操自主政兖州以来,历来对中央朝廷恭奉有加,不敢怠慢,更从未有过代汉自立的念头。如今既然朝廷有召,万死不敢此尔!”
见曹操终于吐口答应合纵之事,于是诸葛亮取出天子密诏,让人递于曹操亲自过目。这封密诏上详细地写着联合倒赵的发起时间,具体的行动步骤,以及朝廷明确向天下各州发出行动开始的信号。
曹操看着密诏上的内容,一张原本有些黢黑的脸庞先是因为激动而转为微红,之后因为担忧而变得铁青,最后则是因为决断而变得凝重。
曹操脸上的表情落在几位谋士眼中,大家都非常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一封诏书,能够让一向处变不惊的主公脸上生出如此众多的变化。
看完密诏之后,曹操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诸葛亮,沉声问道:“敢问卧龙先生,诏书之中的计策有多少出自君之谋划?”
诸葛亮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十之八/九,雕虫小技尔,不足挂齿。”
曹操起身向孔明行了一个礼,然后感慨地说:“此事若能成功,君当为挽大汉将倾第一功臣!”
顺利说服了曹操,诸葛亮并未在兖州多做停留,而是立即折向南下前往扬州会见兄长诸葛瑾以及袁术长子袁耀。孔明为何不北上前去与袁绍会面?只因为他非常肯定岌岌可危的冀州袁绍,根本不用去做任何思想工作,他只要不想被赵兴吞并,都会死心塌地跟着朝廷的步子往前走。既然去不去都已无所谓,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孔明自然是要南下与袁术和孙坚势力进行谈判,拉这两方诸侯入伙。
自古以来,合纵连横之策并非鲜见,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虽然看不见大军对峙的局面,但达到的效果却远比两军对阵一仗还要巨大。战场之上的对阵顶多被划分在战术或者战役级别,而合纵连横的手段从来都是跟战略相关。
史书中的诸葛孔明,首先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不然如何提出名震天下的“隆中对”?这一世的诸葛亮,如今尚未展示出军事指挥才能,但他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如今看来还是那么的犀利与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