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情况下不会因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占比例的多少而对其加以评价,那个最不令我们接受的方面往往才是促使我们产生某种评价的核心因素。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酒与污水效应”。
或许读到此处,部分读者便会心生疑问,“酒与污水效应”和我们的习惯、行为修养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这还要从我们的一些不堪回首的切实经历说起。
一些我们所交往、接触的人往往会因为我们一些不良习惯或是恶劣行为而对我们产生“没有修养”、“没有家教”的评价,他们并不会在充分地发觉我们习惯或行为上更多的好的方面后再下结论。尤其是年长的人,他们对年纪相对较小的人进行评价时更是如此。
如果你认真思考过这种经历,那么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正是受到了“酒与污水效应”的影响么?我们抱怨他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却很少反省自己的不足。我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认为,人应该保持“英雄本色”。但这种人却不清楚,不良习惯或恶劣行为往往会使得他们所说的本色骤然失去了光泽。
可悲的是,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很少真正地去为“成为更为优秀的自己”而努力。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真正关注自身人格的你会是一个例外。那些恶劣的不良习惯必须被剔除,就好像老鼠屎一样,你无论如何巧妙地对其遮掩,它都无法和肉汤的美味达成内在的和谐统一。
既然如此,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剔除不良习惯的目的呢?是“系统脱敏”和“厌恶治疗”大显身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