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家,干木耳一百三十斤……”
“王秋生家,核桃五百六十斤……”
“王秋生家,干木耳一百八十斤……”
看见姐夫陈乔元一边高兴地使劲唱着诺,一边在卖货的村民帮助下,将一袋袋山货放在台秤上过秤,杜远舟心情一片大好。
两个雇来的体格壮硕的中年汉子,正将一袋袋搬到村委会的闲屋中。
在台秤一侧,杜红霞正认真地记着帐,将每一家山货品种、数量、钱款都记录下来,然后交给卖货的村民签字,以后统一结算。
为了怕村民担心他们赖账,杜红霞也写个欠条,交给村民保管。
面对热闹场面,杜远舟心中掠过一丝缅怀和亲切,前世陈乔元尽管很努力,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因此,姐姐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虽然在自己帮助下,后来稍微好了一些,但仅仅黏吃黏穿而已。
整个村委会的大院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显得热闹非凡。陈乔元几人干得热火朝天,卖货的村民兴高采烈,双方可谓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其实,当初开始提出溜索的计划时,杜远舟就想到了自己的姐夫陈乔元。
平时的陈乔元就贩运一些山货,但只是小打小闹,趁着农闲时跑村串户,低价收一些蘑菇、野生木耳等,然后运到县城的收购点,赚个辛苦钱。
之间的利润,好的话每斤一块多,有时仅有几毛钱。只能补贴一些家用,要先靠它发财自然不可能。
作为重生者,杜远舟可知道那些大贩子贩运山货的利润之大,以木耳为例,在农村收上来仅仅十五块一斤,但运到南方特区、羊城等大都市,一两就要五六块钱,而且大多是锯末子养殖的木耳。
至于野生木耳,那绝对是山珍,一两至少也要是十多块元钱。
既然知道其中的利润,杜远舟当然没有理由不赚这份钱。有道是流水不流外人田,虽然自己志在官场,为了以后不给人留下诟话,不方便亲自出面,但完全可以让家人来操作这件事。
正好前几天,杜远舟回家时,见姐姐两人过来串门。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人一说,当听到山货大致实际销售价格和利润,陈乔元立刻高兴异常,他骨子里本来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对于自己这个小舅子,他还是比较信服的,不仅上了名牌大学,而且见多识广,刚结婚那会儿,就是他建议自己收山货的,虽没赚到大钱,但确实也让自己家日子好过了许多,也明白了做买卖的道道。
尽管杜殿文有点担忧,害怕万一出意外,最终做买卖赔了。
但是,在杜远舟一番细致入微的分析下,杜殿文感觉确实成功几率很大,几乎没有太多冒险的地方,也就不反对了。
至于收购山货的价格,按照杜远舟的建议,无论干蘑菇,还是木耳,全部比其他小商贩多了五毛钱,几乎和县城收购站差不多。
这样一来,不愁村民不卖给他们,在加上杜远舟这个包村干部出面,找了一下赵万成,自然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