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个人抗战 > 第21章 写日记的拉贝

第21章 写日记的拉贝

(感谢书友航海学院学生在12月9日打赏了100点币)

(感谢书友我是色兔子在12月9日投了12张推荐票)

(感谢书友暗暗_啊啊在12月9日投了11张推荐票)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来到金陵女子中学,我才知道我自己的救人计划是多么的异想天开。

我根本不可能劝离任何一个女孩子。

因为女中的老师和学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支援前线。

民众捐赠的慰问品,被分类成大堆。

女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干活。

有的人缝制物品袋,有的人负责装袋,有的人负责把物品袋送往前线阵地。

操场上设了几个帐篷,有几十个女学生在学习战场救护。

姑娘们的脸上全是坚毅和快乐的神情,她们愿意为保卫首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不可能劝离她们,甚至我不敢说南京守不住,我怕被她们群起攻之打死。

我又去了一趟师范学校,情况也是差不多。

很多师范女生在学习和演练战场急救,来自医院的护士在手把手教她们。

我感到一种无力感,脚步沉重地回程往船帮分舵方向走。

不知道走到了哪条路,我忽然看见一座宅院,大门口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

我像看见亲人一样,激动坏了。

南京沦陷前,我没有办法劝离城里的女孩子们,但是八路应该有办法。

我跑进大门,渴望看见我熟悉的八路军们在办事处里忙碌,我要向他们求助,但是眼前的场景让我有些意外和失望。

整个办事处已经空了。

我向路人打听了一下,有人告诉我,11月19日八路军办事处的人撤走了。

我心里重重叹气,好不容易找到了亲人八路军,结果人家撤退了。

刚刚有了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我心情沉重地走在路上。

漫无目的在南京城里逛了很久,忽然我看到了一个招牌:起士林·巴德尔糕饼店。

哎哟!这个名称我又似乎有点印象。

我努力在记忆里寻找碎片。

忽然,我想起来了!

---------------------------------

前世我看过一些作品,既有书籍也有影视剧,例如《拉贝日记》。

里面介绍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在南京城沦陷之后,24名外国人在南京设立了难民区,收容并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

这24名外国人当中,最著名的就是《拉贝日记》的作者约翰·拉贝,他是德国人,现在他供职于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另一位比较出名的人是丹麦人辛德贝格。

在12月13日南京城破时,城外和城里的中国人形成了人数庞大的难民。拉贝和辛德贝格分别主持了大、小两个难民营。

拉贝的难民营在南京城区,四面以马路为界,南为汉中路,东为中山路,北为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带,西为西康路。界内分设交通部大厦、华侨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25处难民收容所。

拉贝的难民营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

辛德贝格的难民营位于江南水泥厂。这座工厂的设备来自德国和丹麦,德国人京特和丹麦人辛德贝格是两国资方的员工,被派驻在江南水泥厂。

南京沦陷之后,辛德贝格和京特的难民营收容了2万中国人。为了不让日本飞机轰炸该区域,辛德贝格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

辛德贝格曾说过:“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后世的史学家相信,如果没有这24个外国人留下来进行营救,恐怕南京遇难人数就不会是30万,而应该是40万、50万,或者更多。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后果自负春种老当益壮小说快穿之枕玉尝朱蜜汁满满电工老王好友的女儿苏茜茜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