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时分,柳木与冯琳玲去了冯府,冯琳玲说道“怎么好端端的突然想起要走后院的小门。”
柳木说道“走大门还要绕过一整条街呢,大晌午的日头这么足,这样省时又省力,也免得你被太阳晒坏了。”说着又讪笑道“倒是想起当年在金陵的时候……”柳木一时间竟险些说出当年在金陵喝花酒回家太晚,时常要从后院小门溜回家的事情。
“金陵?”
柳木正琢磨着编什么谎话蒙混过去关于那脱口而出的金陵,一时失神与另一个抱着竹筐往外走的人撞在了一起,那人急忙向柳木赔不是。
“不碍事。”柳木将竹筐捡起,交回那人手中。
柳木站在原地,转身看那人走出小门,到门外胡同停着的马车上又取下一筐蔬菜搬了进来。
柳木上下打量着马车和那送菜的菜农,冯琳玲说道“发什么呆呢。”
“哦,没什么,看那菜蛮新鲜的,突然有些馋了。”说完傻笑了两声,从那路过的菜农的筐里顺手拿了一根黄瓜出来,很咬了一口,“嗯!果然新鲜!琳玲,你要不要吃!”
冯琳玲摇头一笑,拉着柳木朝内府走去了,“瞧你,像个小孩子似的,上面还占着泥土呢,也不洗洗再吃。”
柳木磨磨蹭蹭的故意拖沓着步伐,只听院子里的家丁说道“你上次送来的米不错,我家老夫人说那米香得很,有老夫人小时候家乡稻米的味道。我家大公子听了十分高兴,叫你去前院领赏钱呢。”
那送菜的人连连点头随着家丁去了前院。
柳木随冯琳玲去了老夫人那里。老夫人拉着二人的手笑道“还以为你们这新婚燕尔的小两口把我这老太婆忘了呢。”
柳木笑道“怎么会呢祖母,琳玲这几日可惦记着您呢,若不是有规矩三日内不得回娘家,只怕她第二日一早就急着要跑回来了。”
老夫人笑道“就属你会哄人。”
不一会儿,丫鬟端着酸梅汤和点心走了进来,老夫人说道“入伏了,天气热得让人头昏眼花的,快来喝点儿冰镇酸梅汤,解解暑。”
冯琳玲笑道“相公,这冰镇酸梅汤可是我太奶奶家传的秘方,和外面的不一样呢,里面还加了些许草药。”
柳木喝了一口“嗯,果然独特。”
冯琳玲正要将酸梅汤送到嘴边,却又被柳木拦下,“这几日就不要贪凉了。”
冯琳玲期初一愣,随后又红了脸,将茶碗放下,“你……”冯琳玲咬了咬嘴唇不再说话。
见冯琳玲如此,柳木也红了脸。早上无意间听到丫鬟们的谈话,方知道冯琳玲来了月事。刚刚只想着好心提醒,却忘了老夫人也在这儿。
老太君笑道“瞧我这孙女婿,一表人才的,没有读书人的酸腐气,也不像那些习武的那么粗鲁。我们琳玲倒是好福气,找了这么个又细心又体贴的俊俏相公。”
“祖母……”冯琳玲红着脸唤了声。
老夫人笑道“都是夫妻了,还有什么害羞的。”
柳木干咳了两声,转移话题说道“这京城的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就不如我们关外了,没有这么热的酷暑,冬季漫山的大雪也漂亮……”
老夫人突然说道“说起关外……老身也几十年没去过喽。”
柳木正等着老夫人这句话呢,遂问道“祖母,怎么您也去过关外?”
老夫人笑道“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爹当年是驻守边关的守将。从我记事起我就生活在北方。那时候外族也未犯我中原,我爹与当地的游牧民族相交甚好,边关两族相处和睦,夏季一起骑马种田,冬季漫山的大雪,回到京城之后再也没见过了。现在还能在梦里梦到当年的北方呢。”
柳木说道“自打来了中原,我也是做梦都想着回到关外去。虽说中原比我们关外繁华不少,可始终比不了家中。就连中原的大米,吃着也不如我们关外的米有嚼劲。”
老夫人说道“是啊,我也是怀念关外稻米的味道呢。天仇你有口福了,前些日子正巧有人送来了关外的稻米,味道香着呢,我一闻就知道是北方的稻米。”
柳木说道“奇了怪了,最近关外几个部落局势紧张,粮食掌控得紧,关外的大米很难进来中原,我走了城中大大小小这么多家米铺,也找不到一家北方来的稻米。还是祖母您有口福。”
老夫人笑道“听说是个关外的朋友送来的。定是琳玲她爹知道我馋北方的稻米了,所以托人带来的。”
冯琳玲说道“祖母和相公还真是有的聊,聊着聊着就聊到这稻米上了,还聊了这么久。”冯琳玲想起那送菜的小贩,又想起柳木看似无意的举动,心中不禁思索些什么。
冯琳玲笑道“相公刚吃的黄瓜,可有关外的味道?”
“呵……娘子你可真会说笑,若是关外运来的,只怕还没到京城就烂掉了。”
冯琳玲转向老夫人,笑道“日后天仇带我回关外的时候,祖母和我们一起回去不就行了。”
“老啦,折腾不动了。只怕到时候你们会嫌弃我这把老骨头给你们添麻烦呢。”
“祖母,到时候还要麻烦您给我和琳玲照看孩子呢。您到时候别嫌您的重外孙淘气才好。”柳木忍不住违心说了这些哄老夫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