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梁嬷嬷说道:“大隆朝的规矩是太子妃媵婢八人,男、妇十户,皇后娘娘已经赐了四人下来,各个年轻、聪明、利索、干净,剩下的就选熟悉主子姑娘生活习俗的,照顾方便。”
大隆朝开朝以来,历朝公主们的婚嫁陪房,都有大量的陪嫁奴仆包括丫鬟、太监等相送,而那些下嫁远方或异国他乡的和亲的公主们,则更有一队长长的陪嫁队伍。其中一名盛宠的公主,便是当今的妹妹柔宜长公主,当时柔宜长公主下嫁时,皇帝赐给随嫁陪房300户,这些陪房中有各种工匠,谓“七十二行”,这些还是排除在公主贴身侍女仆从之外的。
而她嫁入皇家,自然是比不得公主下嫁,不过能让她带这么多自己人进东宫邸,已经是额外开恩。她母亲早逝,身边心腹不多,皇后帮她安排了一些人,她也不能推辞拒绝。
张氏心下忖度了几番,看来就要在这剩下的几人中做功夫了,便笑道:“外头买来的人,自然不如宫里头的好,你好好养病便是,莫要胡思乱想。”
“这病养着也没有用,非得找到病因不可。”赵明莘脸上的笑容很深,深凝了一眼张氏,挑了挑眉,“既然嬷嬷说了有些事情不能妄自决定,我想问问夫人,先前妹妹将我的那琴和琴谱可真是都烧了?”
张氏听言,冷汗沁透了背心,先前赵明莘和赵明妍一起学琴,不知道怎么的赵明妍就看中了赵明莘生母留下来的琴,那琴刚好送出去保养,回来后,就到了赵明妍的房间里。赵明莘领着人去赵明妍房里拿,谁不知道赵明莘是身子弱的,这不就躺到了今天:“这……”
赵明莘见张氏停顿了好一会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也不着急,让丫鬟将刚刚册子誊抄了一遍的纸张拿了过来,吹干了上面的墨迹,慢慢检查,一边检查一边对梁嬷嬷说道:“殿下如今竟是对我上心了……”
张氏眼光斜了斜,上前要看那册子。
赵明莘将纸张倾斜,就是要让张氏看个清楚。只见到张氏面色灰白,目光暗了暗:“这些是太子殿下送的?”
梁嬷嬷应道:“正是。”
赵明莘懒懒地撑起身,扶着额头:“一会儿还要让太医过来,我这头被推了一下,痛得十分难受,唉。”
张氏面色愈发难看,挣扎了两下:“如今那琴自然还是在的,琴谱也好着呢。都是你妹妹不懂事,回头我教训她。采芝,还不去拿过来。”
采芝听言,顿了一下,赶紧出去取。
赵明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等会儿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给太医缘故,要不是我这次挺过来了,恐怕连命也没了。”
张氏坐立不安终于开口道:“你妹妹如今还在夏家,回来后我罚她抄上一百遍女诫。”
“好,不如再加上一百遍《心经》,好让妹妹也静静心,就去外祖母的佛堂里头抄,抄不出来,不要出来沾油腥。”赵明莘心想,还是要何老太太看着才好,如今何老太太不管家中庶务,但毕竟是长辈,那威严惯了,由不得赵明妍偷懒。
张氏咬了咬牙,甩了甩帕子,终于点头答应,这次不让女儿吃点苦头,赵明莘恐怕要告状了。
不一会儿,采芝就捧着黄色绸子包裹下的古琴来了,赵明莘吩咐丫鬟将古琴收好,又仔细查看了琴谱,见每一页都十分完整,这才点了点头。抬眼望去,却见张氏表情十分憋屈。
“我倒是要谢谢妹妹将我这古琴拿到房间里,不然还不知道妹妹有许多珍藏的孤本。”赵明莘可不仅仅是拿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松口了,脸上的笑容此时十分的动人。
张氏脸上的笑容渐止,勉强道:“哪里是什么孤本?”
赵明妍学琴学得十分好,张氏下了血本给赵明妍找来了许多琴谱,之前赵明莘闯入了赵明妍的房间中,还是第一次见着了。
“哦,既然不是孤本,就都送给我吧。福儿,你跟着采芝再跑一趟。”赵明莘笑道。
张氏咬了咬牙,这太医就要进来了,她只能松口:“好。”
采芝,面色大变上前道:“夫人,这些可都是二姑娘最珍爱的琴谱,若是给了大姑娘,岂不是委屈了二姑娘?”
张氏训斥道:“大姑娘是什么人,自然紧着大姑娘。”
采芝只得领着福儿去了,不一会儿那些珍本就都送了过来。
“夫人,这些可都是送给我了?”赵明莘假作刚刚没听明白。
“送。”张氏心中十分不快,咬碎一口银牙,只说出一个字来。
赵明莘吩咐丫鬟将珍本都收好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紧接着,太医罗苍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名青衣药童捧着药箱。罗苍是宫里派来给赵明莘看病的,和先前常来的太医不同,出身十分好,是江太医令的徒弟。
罗苍进来后朝张氏行礼后,就上前为赵明莘诊脉。因为是皇家太医,时常为公主娘娘看病的,也就不必放下帘子。
赵明莘望着面前的罗苍,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身穿宝蓝色云纹锦衣,面容安静英俊。太医令在当今还未登基的时候,已经奏明了上任皇帝,创建医学署教授学生。当时的昭宗准奏,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而如今这教授医师的地方,更名太医署,太医们集中在此一起办公,并教授学生。太医署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是掌管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务的。
太常寺少卿便是罗苍的父亲,罗苍如今跟着太医署的太医令江太医学医,水平自然是高。听说太医署的考校标准是: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罗苍的治愈率在所有人当中是最高的。
此时,罗苍低下头,由着梁嬷嬷在赵明莘手腕上缠上丝线,他搭上丝线的另一端。赵明莘愣了愣,心里想道:这古代的中医博大精深,这丝线真能诊脉吗?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法”的基本内容,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中医诊断技术,脉象精微,其体难辨,心在易了,指下难明。脉诊很多时候也用来考验医生水平的高低,悬丝诊脉就是现代人,传说中的一种技术。医生不用亲自触摸患者的脉搏,而是在患者手腕部系上丝线,由医生在离患者较远的地方查看脉象。
她听说过一位御医给太后牵线诊脉,御医在既看不到她的神色,又不敢询问的情况下,隔着帷帐,在金色丝线上切了脉,并小心翼翼地,开了三帖消食健脾药方。太后服后,病体大愈,并赐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许多年后,御医隐居后,透露了当时的真情。原来他事先用重金,贿赂了内侍和宫女,获知太后的病是食蟹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拟出药方。
赵明莘看着面前的罗苍,清秀的男人眉头微微蹙起,不由想起罗苍和太子关系十分要好。
正在此时,却见罗苍眉头拧起,愁容满面。张氏心里大喜:“罗大人,莫非明莘身子还没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