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原谅!
那可恶的小混蛋显然得了他老爸的真传,呛咳着依然大笑,“啊,西里斯仍旧叫你鼻涕精!这真是……太棒了!”
斯内普一言不发,魔杖挥动,办公室墙角一桶装满了鼻涕虫的木桶凭空而起,晃悠悠地飞到男孩头上,哗的一声,倒了男孩满头满身。
现在回想起来,斯内普不是没有一丝后悔的。啊,他当然不是介意身为老师,却将学生倒挂起来,兜头淋上一桶鼻涕虫,那小混蛋绝对值这个。他介意的是,自己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冷静地倒下去的,而是真的被一个小男孩气得失去了理智,虽然只有一分钟。
不知为什么,那男孩总能激发出他最恶劣的一面,也许是那张酷似老波特的面孔总是让他压不住火,也许是那若有若无的黑暗气息让他本能地憎恶反感。所以这次事件之后,他坚决拒绝再给男孩单独授课。
邓布利多对此极为失望。这是他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违反老巫师的意志,拒绝一个任何人看来都非常合理的要求(邓布利多的要求就没有不合理过,当然)。他对此缄口不言。
只有他自己知道,正如邓布利多总能发现并培植出他内心深处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出的良善;而和那男孩在一起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潜在的恶,他所有的冲动、嫉妒、恶毒,和小心眼。经验告诉他,无论根由是什么,他最好还是离那男孩远一点。
是不是因为他的明哲保身,才将男孩越推越远,以至于男孩最终被伏地魔控制呢?斯内普之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是的,他从不认为身为教师就有必要为学生的人生道路负责。正如伏地魔的崛起不能怪罪于霍拉斯·斯拉格霍恩的偏爱,选择成为食死徒是斯内普自己的决定,也需要他自己去承担后果,与人无尤。他选择,他承受,天经地义。那么作为教师,他的任务同样只是在学生求助并且表现出积极的意愿时提供帮助,如此而已。如果那男孩的母亲、教父,甚至邓布利多,都不能帮助那男孩走上正途,人们凭什么认为他,斯内普,可以拯救那男孩呢?
他又不是他老爸。
事实上,他连他自己都救不了。
只是这一根深蒂固的信念,却在见到另一位哈利·波特之后产生了动摇。谁能想到顽固偏执而又冷血的黑暗王子居然会是另一个世界的救世主呢?这种活见鬼的荒唐事看起来居然还是真的!斯内普无法形容他内心那种五味俱全的感觉。
如果……如果当初他的态度更温和一些,释放出更多一点善意,莉莉的孩子是不是就不至于沦落到被摄魂怪吸走灵魂呢?
斯内普无法否认这种可能性。
他叹息一声,茫然地盯着坩埚中不住翻腾的褐色液体。周围的一切如同深海般安静,坩埚中沸腾的水泡是唯一的声响。
选择。
他的一生都在选择。
在野心与爱情之间选择,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选择。
有时他迎着风走,义无反顾地奔向他心目中的梦幻天堂,不料道路尽头,看到的只有血腥、谎言、背叛与杀戮。有时他踟蹰不前,被未知和疑虑所折磨,在隐约感知到的黑暗前停下脚步,却因此葬送了一个年轻的灵魂。
为什么他的选择总是错的?
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他自以为最明智最冷静的决定,最后总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如果一切伤害都可以修补……
他不期然地想起那双绿眼睛,一样如同大海般幽深沉静的绿色,却全然不一样的温柔而落寞的眼神。
另一个哈利·波特……
那双充满仁爱与悲悯的眼睛,和记忆中偏执冷酷的黑暗王子叠印在一起,让他思绪纷乱,难以自已。
为什么同样的人,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他们之间的分岔路,到底在哪里?
而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
他不禁屏住了呼吸,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难道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是可以象邓布利多那么循循善诱,那么广受欢迎的么?
********************************************************
【注一】威廉·布雷克的英诗原文:
every night and every mo
some to misery are bo.
every mo and every night
some are bo to sweet delight,
some are bo to sweet delight,
some are bo to endless night.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长夜》一文中引用了这首诗。《长夜》描写了一个穷小子为了谋夺财产而一个开朗单纯的富家千金结婚并杀死了她,但在她死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她,从此长夜漫漫,良心永受谴责。
【注二】《凤凰社》电影中斯内普发现哈利偷看自己的记忆是很无奈地挥挥手,表现得很隐忍冷静,小说中是大怒之下扔了哈利一罐死蟑螂。alan的表演我也喜欢,但我觉得原著中的反应比较合理。因为各种原因而长期压抑自己的善意,他的恶意恐怕会更加尖锐失控,因为情绪总要有一个发作点。嗯,我是这么觉得的。
作者有话要说:冥想盆事件之au版。这章原定就是教授的全章pov,结果一写起来就爆字数了,只能下一节收尾。
这一章结束,卷一会开始慢慢收尾了。
莉莉和斯内普——错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