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保扑过来拉着赵祯的手,声情并茂地说道:“皇上,您这么安排老臣那可得有意见了,您说老臣杨家世世代代都是跟辽国死磕,今个好不容易碰到这种大场子。您不能够这么干呀!”
“淡定!淡定!”赵祯一边安慰他,一边朝晏殊几人使眼色。
接到老大的召唤。晏殊几人只好轮番上前劝导,最后杨宗保被逼无奈,撂下了一句话,那就是这事不能少了杨家的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再考虑的杨家现如今人才凋零的实际情况,最后赵祯被迫答应带杨金花一起北伐。
赵祯跟大臣谈妥之后,朝廷这个庞大机器也开始开动起来,宋辽交恶的情况随着时报和朝廷告示很快便传到了大江南北。期初,百姓们还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感到有些惊慌失措,再加上对自己国家的jūn_duì没什么信心,甚至有些百姓都以为病灾又将降临,吩咐求神拜佛,倒是让道佛两家兴盛一把。
不过随着宣传攻势的加强。老百姓对待战事的态度也慢慢转变,从原来的忐忑不安慢慢变成对辽国暴行严厉谴责。尤其是那些老一辈活得久点的人,他们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宋辽战乱时期的苦难。也不知道谁把他们找出来现身说法,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简直就差把辽国描绘的十恶不赦了,可见这些文人耍起笔杆子来确实很有一套,赵祯都不得不佩服一把。
这次宣传战初见端倪之际,发生了两件让赵祯意外的事情。要说这第一件事,种世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就屁颠屁颠地跑到了皇宫,硬是死缠烂打要参战。赵祯本来此次只想在陆地上面教训一下辽国。让辽国那瓜婆娘收敛一点,所以并没有把水军计划在内。毕竟人家辽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跟他们死掐有点不划算,可是架不住种世衡这人缠人功夫一流,赵祯最后被逼无赖答应了他的请战。
至于这第二件事嘛,赵祯确实没往那个方向想,他也没想过自己治下之民能够有这个觉悟。可是没想到,继思奇集团捐钱捐物高调支持朝廷北伐之事在皇家时报和金陵时报(金陵晚报改名而来)刊登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商贾和百姓纷纷效仿。
当然了,这其中并不是说全都一心为国,也有人是为了借用这两大时报给自己刷名气。但不管怎么着,这气氛倒是被他们给搅合起来了。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终于到了晏殊他们捣鼓出来的黄道吉日,赵祯带着一帮大臣祭天拜祖之后,正式登台拜将,为了这个仪式,相关的主要将领也都提前赶了回来。
“终于还是要来啦!”赵祯站在刚筑起的点将台上,凝望北方默默感叹了一句,这才大声喊道:“原本我宋辽为兄弟之邦,两国和平共处,我朝也多有馈赠。然而,如今辽国恶妇背信弃义,占我大宋土地,杀我大宋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决议北伐辽国,替我大宋冤死百姓——复仇!”
“复仇!复仇!”参加北伐战役的捧日军自然是很给面子大声附和。
赵祯接着又吼了一句很提神的话:“犯我大宋天威者,虽远必诛!”
“犯我大宋天威者,虽远必诛!”
“犯我大宋天威者,虽远必诛!”
……
待大家呼声过去,孙复站出来喊道:“奏乐,升国旗,唱国歌!”
赳赳炎黄,赴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炎黄,赴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中原大宋,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宋有锐士,谁与争雄?
东有大宋,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宋有锐士,谁与争雄?
……
雷鸣般的鼓点声后,赵祯那山寨的所谓的国歌再次响彻京郊上空。还是原来码头表演那些些人,而且这个简单的军乐队也被训练得有声有色了。
一面红蓝两底色上绣着一条生龙活虎的五爪金龙的”国旗“,在歌声中随风飘扬,缓缓上升……
此刻的大宋百姓还不能领会赵祯的用意,但赵祯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因为这面旗帜的升起而充满激动的情怀,会因为这么旗帜而凝聚大宋之魂,而不只像现在一样看“笑话”。
不管别人怎样,赵祯自己冷静了一下情绪才说道:“朕命令,此次北伐之战,由麒麟卫统领折惟正担任总指挥,水军统领种世衡为副总指挥,枢密使张尧佐担任监军。”
折惟正:“臣遵旨!”
种世衡:“臣遵旨!”
张尧佐:“臣遵旨!”
赵祯待三人接过军令,他又说道:“朕将御驾亲征,并领参谋长一职,与尔等一同北伐!诸位臣工听令,点起各部jūn_duì,即日开拔!”
“臣等遵旨!”
赵祯打手一挥,所有军士即将开拔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飞速扑来。
传令兵飞身下马,气还未喘平,便举着一封奏折大声喊道:“启奏皇上,成都府路经略使高继宣大人转呈奏报,研究院吴仁大人在吐蕃发现‘天花’踪迹,请求关闭贸易通道,严防‘天花’传播至大宋境内。请圣上指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