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金与腾出手来的少年,立即杀向其余三个骑马的强盗头目。
没有接到号令,就在他们身后观战的那些匪徒一看,转眼间两个头领就被砍了,有些人发一声喊就围了上来。
有一些却打起了退堂鼓,就愣在原地。
被夹击之下,没等自己手下赶到跟前给自己施以援手,又有两个匪首被砍于马下。
交战中,离马车最远的那个匪首,一看到四位当家的都已被砍翻于马下,他也算机灵。狠狠一剑,逼开与自己交手的少年后,立即调转马头,打马而逃。
刚冲到他的坐骑跟前的手下,被他这一调转马头,撞翻了两人。
其他劫道的一看,唯一剩下的当家要逃,刚冲过来的匪徒便掉头,撒腿就跟在马儿后面逃跑,没动窝的匪徒,一转身,跑在了马儿前面。
韦祖乐带着三个少年在后面追杀,又砍了几个强盗。袁立金喊了一声:“停!穷寇莫追!”
四人颇有不甘地才停下脚步,仍然意犹未尽。
陈德一直站在车顶上观战,对韦祖乐和三个少年的武艺进境也是看在了眼中,喜上心头。
即使这次点银山之行,假如没能发现灵药,以韦祖乐和三个少年的武艺进境,在他们完好无损地回到古乐城后,这趟点银山之行,就不算白跑了。
从头至尾完全观战一次后,陈德对他们这一行中,最弱的几人,就是韦祖乐和三位少年,对他们的武艺心里有数了,觉得可以放手让他们去拼杀了。
而自己是展窍境的修士了,对于这个世界的气机反噬,陈德保持着足够的敬畏,所以,在大竺境内对付劫道的,陈德就决定,以后都由袁立金和韦祖乐带领三个少年应对。
这也可以让韦祖乐和三个少年,在厮杀中得到足够的磨砺。
他只在他们遇到危机时出手。
至此,陈德开始完全以一个旅人的眼光来看待沿途风光。
在天台宗内的传道讲坛上,曾有不止一位上师说过:
修道中,悟道至关重要。一味闭关,增长的是炼化的灵气,越到高层次,灵气修为即使已经达到破境所需的积累厚度,但是,如果修者的意识境界不够,则始终难以破境,而意识境界的提高则来源于悟道。
要不是这样,修者就只需在灵脉上闭关,不停炼化灵气,就可以积累修为,直达长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修者在境界壁障前,修为一滞就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经历、阅历、见识,是修士悟道的基石。
这也是众多修士满世界奔波,在撞机缘的同时,他们的另一目的,就是增长阅历、见识。
这也就是陈德自己,非要到点银山撞机缘的缘由了。
两国未开战之前,靠近国境的居民相互间都有来往。
互通有无间,边民间的差别就不甚明显。
随着他们的马车越往大竺境内进发,展现在陈德面前的异国情调更加浓郁。
百姓的服饰、居所的区别愈发明显。
大竺境内坡地、草场众多,蓄养牲畜较多。
田地里的庄稼以糯米和种于旱地里的一种叫芋瓜的为主。
在大竺境内行驶几天后,陈德发现,这里的所有官道肯定都经过修葺,故而比之大元境内,路面显得更平整和宽阔,路边的许多护路树明显刚栽种不久。
看来,大竺国对大元国的进攻是早有预谋的,而且进行了多年的准备。
因为,战争期间,支撑战争进行下去的,除了数量巨大的jūn_duì外,最重要的就是军需物资了。
而jūn_duì对粮草给养及其他各种物资的需求和消耗是巨大的,因此,对物资的调度和运输在战时尤为重要,故而,道路的修葺就是战前必须的功课。
战争对交战的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即使准备了几年,也是如此。
因为交战中,对人员和物资的损耗是巨大的。
这在大竺境内就可以看得出来。
路边离道路稍远的许多田地,尤其是坡地,都处于荒芜状态,肯定是青壮年大量被jūn_duì征召,然后无人耕种造成的。
经过城镇时,与大元境内相似,有许多乞丐,这些乞丐老的老、小的小。
而且,到处都有许多身体残缺之人。
大竺百姓的日子比大元国百姓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