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感到自己不属于任何圈子中的一员。
(11)在与人相处方面,我将“距离产生美”奉为座右铭。
(12)我的志趣与周围的人大相径庭。
(13)我感到被人冷落。
(14)这个世界了解我的人太少。
(15)在团队讨论时,我总是紧张万分。
(16)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时,我会积极地寻求帮助。
(17)我感到与别人隔开了。
(18)我有点害羞。
(19)我的知心好友很少,几乎没有。
(20)我只愿意跟我志趣相投的人来往。
做了上述题之后,你的分值如何?是不是有必要提高一下自己的合作能力呢?
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对每一个上班族来说,谦虚、自信、诚信、善于沟通、团队精神等一些传统美德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精神在一个企业,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中都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怎样加强与同事间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呢?
善于与人交流
在工作中,你与同事之间会存在某些差别,知识、能力、经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你们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就需要彼此间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听对方的想法,你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对人平等友善
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即使你认为自己以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眼前的工作,也不要显得太张狂。要知道还有以后,以后你并不一定能完成一切。平等地对待对方,是很好的相处方式。
保持积极乐观
即使是遇上了十分麻烦的事,也要乐观,你要对你的伙伴们说:“我们是最优秀的,肯定可以把这件事解决好,如果成功了,我请大家喝一杯。”
培养创造能力
一加一大于二,但你应该让他大得更大。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安于现状,试着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有不凡表现的人,除了能保持与人合作以外,还需要所有人乐意与你合作。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谁都不能单独地生存,谁也脱离不了群体。依靠群体的力量,做合适的工作而又成功,不仅是自己个人的成功,同时也是整个团队的成功。相反,明知自己没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却被个人**或感情所驱使,去做一个根本无法胜任的工作,那么失败的几率也一定更多。而且还不仅是你一个人的失败,同时也会牵连到周围的人,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善于合作,有优秀团队意识的人,整个团队也能带给他无穷的收益。一个员工要提高自己的职商,获得成功,合作的力量可以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
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一个办事人员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会与别人一道工作,并得到别人的合作。如果他想需要完成一件大事,那么,也需要一支有效的队伍作后盾。
集体工作意味着协调一致的合作。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但他们不应该把矛盾延续下去,以致发展到无法共事的地步。
同样,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懂得怎样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保证与同事和下级的极大限度的合作。许多失败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企业的管理部门不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合作应该从自身做起,在这方面最好的建议是:
(1)保证自己个性的良好平衡,避免走极端。
(2)在执行集体工作中争取主动。
(3)在与自己共事的工作人员中,寻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品质。
(4)对别人表示寄予最大的期望。
(5)保持足够的谦逊,在别人的行为理应受到尊敬时,向别人诚挚地致以敬意。
一个人获得成功之前,他必须得到人们的尊敬,否则,他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合作。锋利的言辞,冷漠地对待他人的权利和感情,有意无意的怪癖——所有这些,都将使这个人得不到人们的尊敬,至少是很难得到人家的尊敬。而且,如果有相当多的人对他怀有不好的看法时,他失败的可能性便远远超过了成功的可能性。
合作不能靠命令来维持,人们在完成合作的任务时,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或者出于经济上的不安全感,那么,这种合作在很多地方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因为这样做便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这种精神——心甘情愿的合作态度,对企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协作的优秀品质
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不由分说地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我们可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做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地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一定是在才能上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表现,发扬团队精神的目的在于提高团队的工作业绩,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使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又大于各部分之和。于是,明确成员各自的岗位,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曾经有一个足球队员说过,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球员是集体中的一分子,集体好你才能好,集体不好你也好不了,没有听说过哪个降级的球队还能出最佳射手。当你拿到一个球正处于既可以自己射门,也可以分给队友的情况下,这就是检验你的团队精神的时刻了。如果传给队友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破门成功机会,那么哪怕自己打门的成功性是百分之九十九,你也应该把球传出去。所以每个人尽管在某一方面是天才,但不可能是全才,必须发挥协作精神,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美国nba从各个球队中挑选最优秀的球员组成的梦之队,在巡回比赛时往往打不过技术比较差的球队。为什么?梦之队的每个球员都出类拔萃,但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成员间缺乏协作、配合。
所以,为了培养基于协同精神之上的团队精神,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炼。
(1)培养自己做事主动的品格。我们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喜欢只知道听差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2)培养敬业的品质。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了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要记着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并且想方设法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要知道,有才能但不敬业的人没人敢用。
(3)培养自己宽容与合作的品质。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21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大脑智慧,而是败于人际的交往上,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实际上,集体中的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这一点对职场人士来说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情绪的重要方面。
(4)要培养自己的全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所以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有很好的协作精神,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全体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使整个团队产生整合后的聚变,具有超级战斗力,实现1+1>2的效果。
现代人力资源提倡的是:系统开发,协调发展,选贤任能,适才适能,扬长抑短,群体相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性别的组合可以互补增值,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就能出成绩,1+1>2,这就是优秀团队的核心思想。
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
当你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告别校园生活,成为上班族的一员后,就是真正的步入社会了。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经历了数度沉浮后,说了一句充满哲理又非常朴素的话:“人生有99个回合。”在人生的这么多回合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那几个就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头几年,它往往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因此,你必须认真对待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尽快地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由错综复杂、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组成的立体人脉网络结构。每个人都是这一网络结构中的一个“网结”,这些纵横交错的“连结”构成了你我他的缤纷生活和工作。正如一位英国诗人所说:“没有人是个完全自成天地的孤岛,大家都是大陆的一块,是主体的一部分。”
刚刚开始处世的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被织进了“关系网”,成了社会大网络中的一个新的“网结”,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线”也马上“牵”了进来。而你工作的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到了一个单位,你要和许多人,如老板、主管、同事、工作团队、客户、顾客等一起共事,每时每刻都要和他们打交道。这样,你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要学会怎样与他们融洽相处、合作共事,而特别需要的是掌握处理单位内部合作共事的本领。
有一个实业家告诫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又总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社会有它复杂的一面,它不像我们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那样简单,许多事情处理起来往往会与在学校、家庭不同。在学校里,你的成绩与你的勤奋成正比;到了社会,你处理不好有时却成反比。在家里,你出了错,父母总会原谅你;在社会里,你得罪了人,有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原谅。在父母面前你可以童言无忌;在社会,有时一句话会使你几年的努力前功尽弃。你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往往是学校里和教科书中没有的。在学校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毕竟单纯得多,加上青春年少、天真烂漫、纯朴直率、富于幻想与梦想,有些年轻人容易把一切都看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在进入社会后,还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不能马上自觉地把握处理人际关系与合作共事的方法,感到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太大,一下子很难适应,觉得社会复杂,人际关系微妙,难以处理,有的甚至常常会莫名其妙地碰钉子。面对种种人际关系,有些年轻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深感与人共事之难。
有些年轻人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社会、单位里不少事情出乎原来的想象和意料,一些令人倍感困惑和不解的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提出的建议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采纳?为什么直言不讳陈述自己的见解会被人认为是太狂?为什么率直批评别人的缺点、错误反遭到别人的白眼?为什么自己的有些言行举止使同事、领导反感?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得不到领导的垂青?为什么有时抢着干一些工作,反而招致别人的不满?……这些都常常令一些职场新人百思不解,于是就牢骚不断、愤愤不平。
一些年轻人步入社会后,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程度不同的困惑和烦恼,是因为自己社会阅历太浅,还带着校园中的学生气;是因为学校的书本上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理想模型;是因为自己对社会还缺乏足够理性和实际的体验和认识,对适应、处理人际关系还经验不多。自己原来具备的一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知识,多半还是些书本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也不多,而社会实际生活本身,要比书本的东西,比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复杂得多。其中的微妙、艰辛,往往是久而后信,越是有阅历、有经验的人,越有体会。如果谁以为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专业知识已经足够在社会上拳打脚踢、应对一气,那可就错了。你以后还要好好学习为人处事、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本领。
一位阿拉伯哲人说得好:“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人生大海中去。”没有练达圆融、睿智明澈的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没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处世的本领,没有能屈能伸、开合适度的豁达胸怀,那么社会的舞台就是再广阔,你也难于活动自如、纵横驰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非要等到40岁、50岁?非要等到我们的人生只剩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时候吗?到那时候就是做到了,不是迟一些了吗?大好年华不都错过了吗?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49岁时出版的《我不是教你诈》中感慨问道:“为什么在学校里有那么多老师教我们做学问,却少有人指导我们处世的学问?就算有些治世格言,也常是‘等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暧暧内涵光’、‘守愚圣所臧’或‘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之类。那真是对的吗?就算对,对的道理在那里?为什么没人教我们‘工作伦理’、‘人际关系’、‘说话技巧’、‘行为语言’?为什么让我们这些读破万卷书的,进入社会之后,处处碰钉子?而且真正做到‘被人卖了,还在帮他数钞票’?”已近知天命的刘墉说:“回想以前初入社会的处事方法,也发觉有许多不对的,那时候的我,不懂工作伦理,常常率性从事。每次想到这些,都令我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