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情报局的情报准确无误,十一月二十八日凌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美韩联军发动了代号为“敲门砖”的渡江进攻战役。
美韩联军的主力集中在平安北道,一上来就猛攻鸭绿江口的丹东市。
丹东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之一。
为了配合主攻方向的进攻,美军第七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还在鸭绿江中游与上游地区发动了进攻,妄图打乱中**队的防御部署。
作为支援力量,美韩联军除了投入二十多个炮兵旅的两千多门火炮与火箭炮之外,还出动了上千架作战飞机。
进攻行动势大力沉,算得上志在必得。
如此凶猛的进攻,别说美韩联军的前线指挥官,就连帕特里奇都认为,只要地面部队渡过了鸭绿江,就能撕开中**队的防线。
可惜的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地面战斗打响后,双方的空中力量几乎同时投入战斗。
第一轮交手,中国空军就投入了上百架战斗机,而且全是制空战斗机。
对于中国空军迅速,而且有力的回应,美军也倍感惊讶。
虽然美国的情报机构早就知道,中国的飞机制造厂正在以神奇的速度生产战斗机,除了沈阳飞机制造厂向西安转移,导致j-11等战斗机的产量有所降低之外,其他战斗机,特别是在成都制造的j-10战斗机的产能并没受到影响。但是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中国空军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战斗机,而是缺乏优秀飞行员。
没有优秀的飞行员,空军就是摆设。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中国空军确实缺乏飞行员,特别是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
除了一百多名熬过了此前战斗的飞行员之外,中国空军的所有飞行员的飞行时间都不超过两百个小时,在j-11与j-10上的飞行时间更是不足五十个小时。
只不过,美军忽视了一点。
现代空战以超视距交战为主,战斗机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射程在一百公里左右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拦截敌人的战机。
如此一来,飞行员的训练大大简化。
很多训练不需要在天上进行,完全可以在模拟器上完成。
虽然这么做,必然导致飞行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近距离交战能力,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下,保证飞行员的数量明显要比保证质量重要得多。
只要能够熬过几场空战,就能积累起经验,也就成了有经验的飞行员了。
不管怎么说,中国空军全力出击,美军肯定不会退避。
双方战斗机从多个方向上分批进入,进入交战距离之前,在朝鲜中部空域活动的美军电子侦察机发现了一个活动的辐射源。
因为电子侦察机在被动工作状态下,只需要截获敌机发出的电磁信号,所以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探测距离是预警机的两倍。
当然,电子侦察机探测到的信息并不十分可靠。
根据目标的辐射强度、还有运动速度,美军立即判断出,那是一架中国空军的大型预警机。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所以美军还判断出,那是一架新服役的预警机,而且采用了新式雷达。
这些信息,通过以在两万多米高空飞行的长航时无人机为结点的战术数据系统,迅速的传递给了战场上的其他美军战机。
必须承认,美军的信息化程度早就达到了中**队难以企及的高度。
虽然卫星系统完蛋了,但是通过由无人机支撑的战场信息系统,美军仍然牢牢掌握着制信息权。
传递信息的时候,战术指令迅速生成。
距离目标最近的四架f-22a战斗机收到了由预警机分派的战术任务,前去截击那架中国空军的预警机。
美军的战术非常明确,打掉中国空军的预警机,瘫痪中国空军的指挥系统!
没有预警机的支持,那一百多架中国战斗机就成了半盲,很难对美军构成威胁。
这个时候,f-22a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严格说来,f-22a不是理想的截击机。
这种设计最大飞行速度为两马赫的战斗机,在实战中,特别是在挂满弹药,以及油箱里还有大半燃油的情况下,最大飞行速度只能达到一点六马赫。
更重要的是,以这个速度飞行,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红外辐射。
暂且不说隐身性能,一点六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就让f-22a成不了截击机。
要知道,最后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截击机,也就是俄罗斯的mig-31能够以二点三马赫的速度冲刺,丢掉外挂武器之后,最大飞行速度还能达到二点五马赫。
速度不够快,根本完成不了拦截任务。
与此同时,双方的战斗机群正在接近,即将进入交火距离。
依靠在战线后方巡逻的三架e-3与几架韩国空军的e-2,美韩联军很快掌握了情况,知道杀来的是中国空军的j-11b与j-10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