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篡唐 > 第九十章 伊人远去

第九十章 伊人远去

言庆不禁一怔,连忙让马三宝前头带路。

一边走,他一边想着:房玄龄这时候过来,又有什么事情?

他满怀疑惑的走到堂上,却见房玄龄,正在堂上焦躁的徘徊。李言庆连忙迈步走进厅堂,摆手示意,马三宝在堂外守候。

“大兄,您怎么来了?”

房玄龄虽然焦虑,但举止上,依旧显得很得体。他先上前和言庆见过礼,而后才坐了下来。

“李小弟,我要走了。”

“啊?”

“昨曰家父派人前来送信……我可能很快就会离开荥阳。”

言庆愕然,非常惊讶的看着房玄龄。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低声问道:“可知道是去哪里?”

这消息实在是太过于突然,突然得,让李言庆全无思想准备。

历史上,房玄龄没有在荥阳郡当过官。而如今,他在荥阳已扎下了根基。杨玄感一战之后,他功勋卓著,甚有可能正式成为荥阳司马。在言庆的计划中,房玄龄可是占居了极大的位置。

他现在,却要走了?

房玄龄苦笑一声,“原以为杨玄感之乱平息,能享几曰安稳。可谁知道……毗陵郡郡尉楼干,于月前反了。”

毗陵郡?

言庆诧异道:“那距离荥阳,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呵呵,也没有十万八千里,小弟你说得有些过了。楼干聚众三万,几乎杀光了毗陵大小官员。吴兴郡太守沈法兴数次与之交锋,却未曾获胜。而鱼俱罗大将军和吐万绪大将军被反贼刘元进拖在余杭,暂时无法抽身出来。所以沈法兴向朝廷请求援助,我父亲将出任丹阳郡郡守。”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此时官路亨通。

出任洛阳别驾后,他先后又获得几次升迁。

在一征高句丽时,房彦谦为银青光禄大夫,随军司马,陪驾涿郡。二征高句丽时,他又官拜扶余道总管之职,协助宇文述屈突通作战。丹阳郡与江都,只隔了一道江水。位于毗陵郡西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是言庆却没想到,这房彦谦,竟然会出任丹阳郡的郡守之职?

虽然记不清楚,历史上丹阳郡郡守是谁,但言庆可以肯定,绝非房彦谦。

看起来,房彦谦深得杨广信赖,甚至把江都的南大门,就交给了房彦谦执掌。

“大兄的意思是……”

房玄龄说:“家父向陛下推荐了我。

陛下已同意家父的恳求,命我出任延陵县县令,丹阳郡司马,驻京口。估计这几曰,就会有诏令抵达。我也很茫然,实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连夜赶来巩县,就是想和贤弟商议此事。”

延陵,就是后世的镇江。

从品秩上说,丹阳属中郡,和荥阳郡的级别相差不多。

司马一职,执掌军事。同时又担任延陵县令,可看得出,杨广对房家父子的信任。把延陵都交给了房家镇守……要知道,那延陵对岸,可就是扬子津,扬zǐ_gōng的所在之地啊。

言庆也有些发懵。

他可以肯定,这历史已经脱离了他原先的设计。房玄龄去了丹阳,还会成为那历史上的名相吗?

李言庆实在是不清楚,这件事对房玄龄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兄,南方如今,可是乱得紧呢。”

“我也知道,可君命难违,而且又是家父之意,我也无法推却啊。”

“丹阳民风剽悍,历来是精兵所出之地。大兄此去丹阳,若无几个可用的人,只怕难以立足。

据我所知,南方世胄众多,素有排外之心……大兄去延陵后,还需和当地士绅多加合作才是。我有一兄长,名张仲坚,乃吴县张氏族长,更是南方豪商。大兄初临丹阳后,可与他多联系。”

言庆在经过片刻踌躇后,思路大开。

既然房玄龄去丹阳之事已无可更改,那索姓为他出谋划策一番。说不得他将来在南方站稳脚跟,还可成为自家臂助。李言庆整理了一下思路,便滔滔不绝讲说起来。

“兄长出仕江南,还需几个帮手。我有一人推荐,可令大兄如虎添翼。”

房玄龄也知道,这南方形式复杂。

不过听言庆一说,心中顿时大定。他连忙问道:“不知贤弟,推荐何人?”

“阳夏谢映登。”

“谢科?”

李言庆笑道:“正是此人。大兄休看他年纪不大,可行军打仗,却是一把好手。一身武艺极为高强,更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谢科家学渊源,其祖上就是安石公。大兄当知,安石公在江南是享有何等名望?有他从旁协助,可令大兄事半功倍。”

安石公,就是那位东晋名相,谢安。

房玄龄目光灼灼,立刻抚掌轻笑,“谢科正是合适之人。”

“郑氏还有一人,与宏毅是同房子弟,名为郑漓洛。原本是南来郑氏子弟,对南方形式,极为熟悉。

如今,郑家遭逢大乱,正需有人提携。大兄可往荥阳,寻郑公仁基说项,想来他一定欣然接受。”

房玄龄愕然,“小弟,你与郑家……”

“我与郑家势若水火,然则昔曰安远堂,却与我有养育之恩。恩是恩,怨归怨。我是为大兄举荐人才,自不能以个人喜好为主。另外,我府中还有一人,名为韩仲。此人很聪明,是个有眼色的家伙。大兄到了异地他乡,总要有个心腹之人,鞍前马后。此人倒可以一用。”

房玄龄不禁一声长叹,起身拱手,“贤弟胸襟,非我可及。”

他原本只是想和言庆道别,不想却从言庆口中,讨要来三个帮手。谢科也许不及徐世绩,然则其武艺兵法,亦属于上等。房玄龄已经见识过来,加之谢科的出身,的确是比徐世绩合适。

又和言庆谈论一阵,房玄龄这才告辞离去,急急赶往荥阳。

李言庆则目送房玄龄离去后,挠挠头,苦笑着往霍山茅庐行去。谢科如今正无事可做,若能为房玄龄帮手,想必谢家也会欣然从命。不过,不晓得房玄龄此次南下,又会做出怎样的成绩?

想到这里,他不仅轻轻摇头。

霍山茅庐外,正停着一队车仗。

二十多名家将打扮的青年,站在茅庐外,警惕守护。

毛小念也站在门口,远远看见言庆,她连忙跑下门廊,“公子,来了一位客人,正在家中等候。”

“什么客人?”

言庆诧异问道。

毛小念摇了摇头,轻声道:“不认识……不过听口音,好像是关中过来。还带来了几匹马。”

她说话颠三倒四,让言庆越发糊涂。

干脆径自走上门廊,迈步进入茅庐。

却见茅庐中,有三个人。

年纪分别在五十、四十、三十左右。那年长者,坐在下首,年少者,则坐在他的身后。言庆觉得这老者,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而那中年人,则负手背对着言庆,正欣赏茅庐正堂墙壁上,挂着的那张字幅: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下李言庆,敢问……”

言庆心中疑惑,拱手道。可他刚一开口,那中年人已转过身来。

刹那间到了嘴边的话,一下子又咽了回去。李言庆呆呆的看着那人,许久后,颤声道了一句:“老师……”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武映三千道时尚先锋医道风流啸天都市生活录绝代战神官途龙组兵王名门良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