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了几千年的海南岛,突然成为了一个躁动不安地新天地。
不光有商人到岛南的各州县开垦新田,大力种植粮食。也有人在府城附近搞起了陶瓷作坊,红砖作坊,铜器作坊。甚至还有人跟官府买了专利生产权,搞起丝捕鼠器作坊、水车作坊,把产品成批量地销售给走私海商。
虽说南海国各类工匠不多,培训本地工匠比在大陆雇佣现成的技工,要花更多成本。但南海国三年免赋,一算下来还是赚。加上政府的清廉公正,没有种种勒索孝敬,越往后算利润就越高。
府城已经没有地方容纳这些作坊了,赵武在府城北面规划了一片土地,专门作为各类作坊的聚集地。在水泥这种快速建筑材料的支持下,没几个月这里就初具规,成为了一片工业区域,容纳了大小作坊十几个,工匠千余人。这片工业区域,又拉动了其他行当地发展。
整个琼州府的经济转得飞快。百姓的日子,继续稳步地往上迈步子。
市场一旦打通,秩序一旦形成,工商业的发展是迅猛地。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使得水泥的需求也大为提高了。庞宁在市场上投的那十二万两信用货币,有一万两以海商订货预付金形式,回到了史班的工厂里。手上有钱地史班,看那么多人排队在小南关等水泥,干脆重新规划,在昌化港附近建起了一座年产两万吨地水泥工厂。
原来在五源谷里面建的水泥窑,受制于设计规模和原材料渠道,质量不算很好。现在南海国地海上商道打通后,各种原材料的获得要容易地多。秦明韬给了史班一个长长的水泥原料清单,包括石灰石、粘土、高岭土这些原先就有地,也新增了石英、暗色岩、页岩、铁矿石等新的原材料。
这些东西,方便就取得的,史班便组织工匠开采。没见过的,史班就扔给了庞宁,让他介绍商人运来。制作工艺都是现成的,史班搭起新水泥厂也是驾轻就熟。到了崇祯四年五月底,新水泥厂已经开工,批量向市场供应波特兰水泥。堆积如山的水泥订单终于被一份份解决掉。
史班在水泥新厂里待到了五月二十八号,才把工作交接给新任命的厂长。忙了一个多月,史班也有些疲倦,便想到去桑园那边看看。
琼州府五月地太阳很大,两个月没来,桑园里的桑树已经长高了不少。史班没找到张罗寒,四处转悠,在桑园里看到了教授其他女工的薛平。
薛平站在一棵桑树下面,清丽的脸庞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多了几分明艳的色彩。如今薛平根据技术贡献,定了下等民户的爵位,每个月都有一两多银子工钱,再不用依赖他叔叔了。这会她身上穿着新做的海布夏衣,那夏衣有些紧了,勒出她一身玲珑的身材,映着大不比从前的自信。
史班走了过去,听见他和那些女工说道,“夏蚕期地桑树,不断生长桑叶,所以老嫩不一。采桑时候要选那些同色同位的,用手摸了软硬,一般比春期要下两三叶。夏蚕期一、二龄,要选采夏伐桑新条上地适熟叶,到了三龄,也可用新条基部的四、五片叶。采桑时间是早晚两次,以早晨卯时和傍晚申时为好。”
薛平正说着,突然看见女工们对着自己身后行礼。薛平转身去看,果然是史班。史班不喜欢拘礼,挥手让女工们不要紧张。薛平脸上不禁一红,也款款道了个万福。
史班赶紧扶她肩膀起来,笑着说,“天这么热,还在教课啊!”史班把自己地细绣编帽扣在了薛平头上,笑道,“送给你了!也挡个太阳。”
那帽子还是庞宁给史班送的,是湖州地精巧竹匠,把那竹子割成细丝,编成一个柔软清凉的带边帽子。到了这绣子不多的琼州府,算是个稀罕货色。
薛平摸了摸头上的帽子,脸上又红了红,转身去问一个要好的女工,“好看么?”
那女工掩嘴笑了笑,点头答她。薛平得了肯定的答复,满脸欣喜地转身过来,悠悠道了声万福称谢。一副少女的娇态,把史班看得哈哈大笑。
史班左右看了看,问薛平道,“张罗寒跑哪里去了?”
薛平答道,“桑园人不够,张局正去昌化招人了。”
史班愣了愣,问道,“上次不是说招满了吗?”
薛平抿嘴想了想,说道,“我也不清楚。不过最近有不少女工被外地的商贾挖走了,想来又不够了。”
史班还没听明白,旁边一个嘴快的中年妇女凑上来说,“那些个没良心的,在园子里拿八钱的月钱还不知足。说府城那边能识字数数的工匠,在外地商人的作坊里可以赚到一两五钱。殿下您组织夜校教她们识字数数,他们就这么回报,当真是小白菜喂了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