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先下手为强
征服东南亚后,日本得到了它所需要的大米、锡、橡胶,尤其是石油。东南亚以及日本jūn_duì已经占领的地方合在一起,将构成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样,日本就可以达到经济自给,完全摆脱它以前对美国和英联邦的使人讨厌的依赖关系。
日本人最初的计划是就地驻扎,巩固自己获得的地盘。他们估计能建立足够的力量来拦截并打败盟国为了想夺回被占领的土地而派出的任何远征军,这样的远征是会遭到距离太长和供应困难的阻碍。他们相信,假使能击退这样的反攻,他们最后就会使敌人同自己达成妥协的和平,这种妥协的和平至少能把原先获得的土地中较大和较宝贵的一部分留归自己。
可以说,日本是想打一场目标有限的战争;也许它是不得已而如此,因为它不可能希望完全打垮它的主要敌手美国。对美国来说,在远东被打败,虽然是严重的,可耻的,但毕竟并没有太大关系,因此日本相信它自己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以磨灭美国佬继续进行一场遥遥无期的、费用很大的战争的意志,就如同日本在1904—1905年在类似的情况下成功地磨灭了俄国熊的意志一样。至于英国,日本预料它或者会被德国完全击败,或者至少大伤元气,以致无法挽回东南亚战争的命运。
然而,这样的打算,一开始就倾向于过高地估计了日本自已的能力,以为日本能成功地守住自己的部队所必须守卫的广阔地区。同样,这样的打算同时也过低地估计了日本向之宣战的那些国家的资源和决心。
而且,日本大本营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全球性的战争,忽视了需要同欧洲的轴心国实行最大可能程度的合作。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在订出自己的作战计划时,不能确定德国是否参加他们对美国的战争,特别是因为他们没有打算同德国一起攻打苏联(他们避免打苏联,这一直是东京和柏林之间存在误解的一个原因)。他们一点也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德国,甚至后来希特勒参加对美国作战时,日本也不顾德国人在干什么,只顾自己打自己的仗,这也是日本最终完全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日本人显然没有想到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只维持了短短一年,瓜岛之战失利后,日本人被迫采取了守势。此时,他们才发现,为了增援他们环形防线上遭到美国佬攻击的岛屿,将耗尽他们的兵员、飞机和船只等后备力量。再者,日本根本无法物色合格人员来取代在中途岛、珊瑚海和瓜达卡纳尔岛战斗中牺牲的那些受过严格训练的老练飞行员。
随后进行的俾斯麦海之战,日军再遭重创,八艘运输舰、四舰驱逐舰被击沉,六十多架飞机被击落,四千多鬼子葬身大海。日本人不得不开始被动地逐岛防御,并需要四处抽调兵力对南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进行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