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默了一阵儿,轻手轻脚下床,小心翼翼道:好,你别生气,我这就去书房。
见林薇止没有别的表示,她便披了外衣,也没点蜡烛,直接摸黑出去了。
这会儿守夜的是鸾影,见她出来,执了灯笼迎过来,姑爷是要起夜吗?
嘘,沈清疏比了个手势,小声道:娘子她生气了,我去书房睡。
明明是被赶出来,她脸上却没什么恼怒,满是纵容的笑意,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她眸子里熠熠生辉,鬓边散落了几缕乱发,说不出的写意风流。
鸾影脸红了一下,不敢再看,低下头道:婢子为姑爷引路。
沈清疏接过灯笼,摆摆手,不用了,就是几步路,我自己过去,你还是守在这边。
她边往书房走边想着林薇止刚才的反应,真是,被凶了一通,她却莫名觉得安心多了。被骂不要紧,林薇止能消气便是好的。
她今日听了关意明那些话,极为同情他的妻子,作为正妻,她不仅不能善妒,还要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主动为他纳妾。
试问有谁愿意和别人分享枕边人呢,怪不得古代女子熬成婆婆后都变得刁钻刻薄了,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换谁不变态。
所以她觉得林薇止最好还是不要另嫁了,她二婚能挑选的人家本就要低一个层次,遇到关意明这种还算好的,万一是个又无能又花心的,岂不是嫁过去受气。
还不如留在沈府,她虽然同是女子,但是能够保证一辈子不纳妾,她在沈家很自由,何氏这个婆婆也绝不会给她气受。
她下午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刚刚面对林薇止时,却还是开不了口,唉,总觉得由她来劝说,这话就变了味道,好像她掺杂了私心似的,骗着林薇止留下来。
虽然确有那么一点吧,她心虚地想,就一点,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到了书房躺下,这边不比家里,只有一张供读书小憩的矮脚床,又窄又硬,沈清疏更加睡不着了,她翻来覆去的,忽然又想起了关意明的歪理。
说起来,虽然是些糟粕思想,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她现下不就真的被赶出来睡了么?
那她早上,是不是不该走,应该留下来陪伴她的。她那会儿的神情,沈清疏还以为她真的想静一静。
她想着想着,忽然身体一僵,等一下,刚刚她赶她出来,不会也是口是心非吧?
沈清疏仔细回想一番,懊恼地敲了敲额头,她居然就这么走了,可林薇止口吻措辞那么凌厉,她也真的是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会儿都出来了,总不可能又腆着脸回去吧,她长叹了一声,只能在心里暗自记下。
晚上睡得不好,翌日沈清疏便起得迟了些,过去那边时,早膳已经备好,林薇止坐在次位等她。
她红肿的眼皮消下去,又恢复了以往的姿容,只眉目间似还蕴着些轻愁,脸上仍是不施粉黛,今日却没有束髻,长发似流水般披垂在脑后,只随意拢了两鬓边几缕散发,用红色发带束在脑后,长长的带子垂落在发间,黑红分明,好看极了。
沈清疏呆了一瞬,绕到她身侧坐下,道了声早,轻声说:这边又不是家里,其实不必等我,你要是饿了,先用便是。
林薇止勾唇笑了一下,道:规矩还是要讲的。
自两人说开起,沈清疏终于见她露出个笑模样,可她心里,却反而莫名地有些发慌。
她盛了碗粥默默地喝,思量着该说些什么好,她本来想就昨晚道歉,却又想起林薇止让她不要说对不起,可除了道歉,这件事上她真不知道还能怎么弥补她。
她不喜欢这种感觉,让她觉得很无力。
正想着,便见林薇止伸筷去夹一道清炒菌菇,因正好摆在她远侧,夹起来有些费力,沈清疏帮忙夹了一筷子,殷勤地想送到她碗里。
却被林薇止执筷阻了,她挪碗避开,微微一笑道:我自己来,不劳烦夫君。
沈清疏举着手不肯收回,不用这么客气吧?
林薇止笑了下,不置可否,却也不退。
沈清疏定定看着她,两人对峙片刻,她喉咙滚动了一下,垂下视线,收回手,放到了自己碗里,却端着盘子将整盘菜挪了过来。
林薇止眸光闪了一下,没说话。
沈清疏低下头,慢慢夹了一片自己吃了,却食不知味,什么味道都没尝出来。
你已经想好了吗?好半天,她抬头涩声问:留在沈家还是
嗯,想好了,留在沈家。林薇止没有犹豫,直接回答她。
她刚才还以为沈清疏有些出乎意料的惊喜,真的?
真的,林薇止抬眸,眼里的笑意很淡,就当没有这些事发生,我们还像从前那般相处。
她看沈清疏的目光不再像从前那样,总带点似有若无的情意,好似在看一个陌生人。
相敬如宾,这本是沈清疏梦寐以求的,可她这样冷淡,她却又有些不习惯了,胸口堵堵地感觉喘不上气来。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躁动的思绪,小心地问:那我今日,还要出门吗?
林薇止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站起身道:这是夫君自己的事,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好管,全看夫君自己随意。
夫君慢用,妾身先退下了。她又对沈清疏福了福身,便出门领着笙寒走了。
沈清疏愣了一下,连忙对着她的背影追了一句,那我就不出去了。
她看着她没有丝毫停顿地走远,过了拐角消失不见,才收回目光,对着满桌饭菜,却再没有胃口,她觉得自己胸腔里好似蕴了一股火,让她特别想摔筷子。
可最终,她只是规矩放下,最多落下的声音重了点。
一连好几日,两人之间相处都是不咸不淡的,似乎又回到了刚成婚的那段时间,客气而又疏离。
按理来说,这种局面也没什么不好,可沈清疏就是觉得憋屈得不行,她想打破僵局,林薇止却不哭也不闹,滑不粘手,让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很快地,就到了乡试放榜这一日。
放榜前几天,贡院附近,秀才聚集的酒楼这一片,气氛格外紧张、压抑、躁动。沈清疏虽然没有参与进去,却也知道大家一见面就是谈乡试。
有些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传得飞快,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消息大都是假的,却还是讨论的热火朝天,指望着自己能提前知道什么内幕。
本朝乡试,采用糊名、弥封、誊录、对读、判卷、拆卷、复核等一整套程序,主考官一正一副,同考官四人,其他判卷官员若干,意见综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平公正。
天刚蒙蒙亮,贡院门口就围满了等待的人,沈清疏和关意明一道,等在附近的酒楼,四周学子不少,氛围紧张,或高声谈笑,或窃窃私语,或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