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百花盛开。
杏花红,李花白,花开满树,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色,连人也多了几分精神。
两个成人高的围墙下,站着一位身着烟柳色银错鸢尾细花衣裙的小姑娘,外头罩着嫩葱色湖绸短袄,一双绣着胖鱼儿的玉色镶小米珠绣花鞋显得特别显眼,遮遮掩掩掩盖在过长的裙摆下。
她看来约十一、二岁,身形略显单薄了些,大大的眼儿衬托着她巴掌脸更显小,开始抽条的身子看着十分瘦弱,有种弱不禁风、我见犹怜的娇弱感。
站在墙下的她,仰着头看向墙头上横过来的嫣色桃花。
”小姐、小姐,你又在看什么,天冷,加件衣裳吧!不然月嬷嬷又要担心了。”
”桃花。”开得真多。
这里是齐南县县衙,迎面走来的丫头叫青玉,比小姐殷如素长一岁,为人沉稳伶俐,善解人意。
青玉笑着将半旧的披风往殷如素肩上一披。”小姐别贪玩,要顾着身子,你前儿个才受了风寒,别又着了凉,你这身子骨呀!是受不得一丝凉的,春暖乍寒。”
殷府在京城是名声不坠的书香世家,殷老夫人生有两子一女,另有庶子两名,庶女五名。
老大殷重阳、老三殷重轩为嫡,一为百年书院文春书院山长,此乃殷家的百年基业,作育英才无数;一为殷如素父亲,原是京里庶吉士,五年前寻了外放机会来到齐南。
齐南县是个相当富裕的县城,是个肥缺,令人颇为羡慕。
因为这几年朝廷政局不定,皇权之争向来又为人所忌惮,身为名门之后,免不了卷入皇子们的争斗中,因此他明哲保身早早退出这淌浑水,走了朝中大臣的路子才抢到这位置,在民富地肥的地方当县令。
齐南县地多人稠,水陆四通八达,渔米丰富,少天灾人祸,风景秀丽,百姓丰衣足食,从未听过饿肚子的事,小旱小涝有过,但未酿成灾情。在朝廷吏部疏通过后的殷重轩于二月二龙抬头过后,携家带眷一行人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家眷们没出过远路又一个个娇贵得很,慢走慢行还带上数名病人,等到了齐南县地头正好是那年的阳春三月。
至于老二殷重祯则留在府中打理庶务,老四殷重文因其母为老爷子表妹,颇为受宠,故而在府中地位不低,得其父宠爱亲自教导,目前是翰林院七品编修,混得风生水起。
虽是嫡庶有别,但四兄弟并未分家,连下人在内将近两百口人皆住在五进大宅的本家。
至于殷如素,她是个病秧子,每年都要病个几回。刚到齐南县那几年,她是喝药比吃饭多,从年头到年尾,一年有八个月是病着的,夏日里也咳嗽不断。
其实在她七岁前身子骨还挺硬朗的,能跑能跳,还能在众多丫头、婆子们的惊呼声中爬上树掏鸟蛋,跟一群皮猴子兄弟玩弹弓,把府里闹得鸡飞狗跳。
不过在随父上任途中染上时疫,一度差点救不回来,她和弟弟殷正书是庶出,两姊弟同时染病,当时也有数名兄弟姊妹一样病倒了,因此生母雪姨娘疲于奔命,分身乏术,以致高烧不退的殷如素落下肺疾。
在许多妇人心中,儿子重于女儿,女儿是别人家的,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将来能依靠的人只有儿子。
雪姨娘亦不例外,于是在两个孩子当中选择照顾病情较轻的殷正书,而把病重的女儿交给下人照料。
可是照顾的人再好仍不如亲娘,某日下人打了个盹疏忽了,病中的殷如素竟因烧过头而香消玉殒,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现代的急诊室护理师殷如月,她是过劳死,死前连续半个月未休假,享年二十九岁。
由于殷如月刚穿来时正病着,人烧得糊里糊涂的,连随行的大夫都言之八成不行了,能救回来是菩萨保佑,因此她一醒来后,谁也不认得的迷糊样也就说得过去了。
连雪姨娘也认为她烧过头了,人越来越呆傻,满嘴不知所云,不过小姑娘家傻一点好,省得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殷如月,也就是原主殷如素打一出生便是不受宠的庶女,不待见于嫡母,而姨娘一心求子对她也不重视,自小怯弱,直到断气的那一刻都没人发现她的一丝不对劲。
也因为当初服侍的下人不用心,以至于七岁的小女娃内蕊换了也不知情。
如今的殷如月已用殷如素的身子活了五年,十二岁大的小姑娘还是瘦瘦小小的。
”今年的桃花开得真多。”伸出白皙小手,她接住掉落的一朵桃花。
青玉以绣巾掩口轻笑。”小姐又想酿酒了?”
月眉轻蹙的殷如素一脸无奈的抚着不长肉的面颊。”不酿酒日子过不下去呀!咱们就靠这几十株桃花活命。”一说到这,她轻轻咳了两声,感慨自己穿越时不长眼。
殷如素的老爹殷重轩深受殷老夫人的疼爱,得知他外放,不仅银钱准备得充分,还让他一家子也跟着来了,以便服侍这个如珠如宝的儿子,一点苦也不让宝贝儿子受。
殷重轩有一妻两妾,妻子简琴瑟,育有两子一女,分别为大少爷殷正棋、大小姐殷如卿、三少爷殷正玺。
第一个姨娘姓杜,原本是殷重轩屋里服侍的通房丫头,等正室入门生下一子后才允许有孕,后来生下二少爷才扶为姨娘,两年后再生下二小姐殷如惠,自幼一起长大的感情非比寻常,颇受殷重轩宠爱。
只是婆媳之间少有亲如母女的,为了给媳妇儿添堵,殷老夫人将身边的大丫头轻雪给了儿子,此女体态轻盈,眉目含情,身形娇美而富有媚态,一下子就勾住殷重轩的心。
轻雪成了雪姨娘,三小姐殷如素、四少爷殷正书便是她所出,殷重轩共有四子三女。
另有一名通房是到任后上司所赠,尚未有所出。
只是在本家时有殷老夫人当靠山,因此雪姨娘在吃穿用度上一点也不差,除了每个月十五两月银外,殷老夫人另有贴补、赏赐什么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连正室简琴瑟也不敢稍有招惹,睁一眼闭一眼地由她去,就怕她跟殷老夫人吹耳边风,婆媳又要起勃溪。
连带着,殷如素和殷正书也过得很好,嫡姊有四名服侍的丫头,她一个人有两个,两姊弟各有一名奶娘,管事婆子和粗使婆子若干,嫡女月银十两,他俩就有七两。
可是一离开了京城,雪姨娘别说十五两月银了,连五两都不到,还常被东扣西扣,真正到她手中最多三两银。
而殷如素更惨,只有一两银子,而且得和弟弟共享一位奶娘,另一个则被辞退。原先七、八个伺候的下人只剩下两个,一个是家生子青玉,另一个是耳背,负责洒扫的婆子。
到了齐南县县衙后,嫡母便将她打发到最偏僻的院落,有意让她和雪姨娘疏远,母女不亲近,更不想庶子有出头天的一日,嫡子们皆四岁启蒙,殷正书到了六岁仍大字不识一个,整天只知胡闹嬉玩,完全不知嫡庶的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