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到了二十六年五月份。
京城的形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报纸上到没有刊载什么太严重的东西,可孙老爷子就提到,前几天英、美、法、德四国公使,再次照会清政府,敦促镇压义和团。
这已经是第四次。
老爷子也说,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让那位老佛爷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可能要出事。
而且不只是那位老佛爷,京城里主战派也不少,都和义和拳有过接触,下面的人不知道,像孙阁老这样的,自然对这些事儿了解的一清二楚。
他老人家把孙悦接回家去,也打算让董婉赶紧请假回家,别呆在学校,那地方太显眼。
不只是洋人值得担心,就是义和拳的人,都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没准儿也会对学校动手。
董婉到没请假,学生们还在学校,肖女士前几日又应她同学的邀请去美国采购书籍,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学校里的事情不少,她也不能说走就走。
只是写小说的时候,就不免多加了几句关于战争的预言,各种注意事项也都提了一提。
该说的话,这些日子已经说了不下千遍,她总在小说报上自己的专栏版块儿下面,发表各种语言战争的言论,连宋编辑都提醒她,还是正正经经写写小说,要不然读者们都要抗议的。
毕竟,人们看她的文章,是想看小说,不是想看时政评论,不过,到是有报纸转载她写的那些东西,转到时政评论的栏目里去,信的人不少,不信的人也就当个乐子看看。
其实董婉心里有数,她写再多也没有用,真正的老百姓不懂这个,只是,也许一千个人里面,有一个注意到,将来能起到一点儿作用,就算她没白辛苦。
时间一日日过去,天气越来越热,很快就到了六月。
董婉的宅子里种了好些高高大大是树,有树荫掩映,到还有些凉意。
赵兰帮自家先生把一个手提箱打开,将里面的十把□□拿出来,分给身边几个同学。
这是董姑娘从洋行里买的,为了买这些,她积攒的钱花出去一大半。
除了高雯和赵兰两个是女孩儿,其他的都是男孩子,说是男孩儿,其实年纪并不小,最小的也有十七八岁的样子,大的得二十五六。
他们都是附近新学堂的学生们,数月前听说董婉办了个读书会,偶尔会给学生们上课,他们就慕名而来。
董姑娘一开始还以为这些小伙子都是为了自家风华正茂的女孩儿们来的,还颇为紧张,虽然没有将他们都拒之门外,毕竟这些学生一个个毕恭毕敬,看着是真心向学,但还是严防死守,就怕自家女学生一不小心让狼给叼走。
这个时代,女子寻求解放,有的追求自由恋爱都到疯魔的地步,完全失去理智,董婉并不希望自家的学生有一日也不小心行差踏错,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但相处了这么久,董婉发现固然有那种心思活泛,为了女生来的,但大部分学生都是一心一意想跟她读书,偶尔聊天才知道,这里面有几个是听过她当日那一篇‘少年中国说’,从此成为董先生的‘粉丝’。
“可惜先生一直在女学教书,想听课也没有门路,如今有机会,当然要把握住了。”几个年轻学子,一脸的真诚,董婉也忍不住高兴起来。
没有感受过的人,大概永远不知道,有学生崇拜你,把你当人生导师的滋味有多么美妙。
“大家把枪收好,这是给你们防身用的,绝对不许乱用。”董婉盯着看,见每个人手里都有了枪和子弹,才稍微放心。
这些学生家都不在京城,本来董婉叮嘱他们离开,结果,听说自家先生会留下来,就一个都不肯走,非要在一起。
董姑娘说服不了他们,只好把人都藏到自己买的大宅,反正房间够用,粮食也足够,只是叮嘱他们不许和外面义和拳的人接触。
到不是说,她厌恨那些拳民们,虽然她对他们的做法,也不完全赞同,却可以理解。
当时外国的教会作恶累累,老百姓们受不了起来反抗,那都是很正常的。只可惜,因为见识不多,所作所为没什么用处,最后竟然还把希望放在所谓的朝廷身上,注定了会彻底失败。
董婉面对义和团的行动,心里很不是滋味,却绝不会恨他们,可自家学生里有好些都决定要出国深造读书的,说不得也会被认为是假洋鬼子,所以还是离得远一些好。
学生们都乖乖答应,还答应董婉这些日子没事儿就不出去,只在‘家里’读书。
董婉分完枪和子弹,交代他们关上门,就回学校去,学校这边也在讨论暂时停课的事儿,好些外地学生都陆陆续续地被接回家,显然,能够感受到风雨欲来气氛的,不只是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