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都没有商人这个社会阶层,商人的出现和活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由于其追究利益最大化又历来为人们诟病,于是无商不奸的帽子便被扣上了。
但明末的商人与其他时代的商人又不尽相定,由于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们从事特殊的活动而被烙上耻辱历史的烙印。
这主要是指当时的大晋商和江南的大商人,特别是明末八大晋商,他们不止是做生意赚钱了,他们往返于大明、后金和蒙古之间,铁器、军火、军工、物资粮草、情报等都是他们赚钱门路,这些商人手眼通天,富可敌国,却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因为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汉奸,赚的钱,出卖的却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可以说,清军入关,大明朝灭亡,这些大奸商难辞其咎。
作为过来人的朱由崧对这些当然清楚,穿越前曾几何时,每每读到这些时,朱由崧拍案而起,痛骂连连,恨不得将这些大奸商千刀万剐,然而眼前当他置身于世时,纵然身为帝王的他也不得不令自己冷静下来,谨慎处之。
朱由崧现在要下一道旨意,将这些商人贡士以及全部的大奸商抓起来治罪,他完全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实力,然而此举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整个南明帝国都将崩盘,他绝不能干这样的蠢事。
帝王的权力是无限的,但也不能滥用,并不是以前他想像中的那样,身为帝王为所欲为,让谁生就生,让谁死就死,穿越过来这几个月,朱由崧已经深深体会到帝王也是受制约的,制约他的不是内阁,也不诸臣,而是权威,有权未必有威,这就涉及到人心的向背问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个王朝如果帝王失去了人心,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这既是他从后世上学来的见识,也是这几月深刻体会到的,大明实力尚存,崇祯帝却不南逃,为了筹措粮饷,身为帝王的崇祯带头搞募捐甚至跪下来求臣子,党争祸国,军将不听朝廷,这些都是帝王的悲哀,也是皇权的无奈。
现在的南明好不容易有了起色,有了几十万死忠jūn_duì,党争的风头也被刹住,但是大明的经济仍然处于崩溃的边缘,长期的战乱,加上各地天灾不断,人民挣扎于水火,国库亏空,士兵哗变,经济决定政治,目前也只有商人能扭转局面,不久的将来加赋加税,增加大明收入,支撑大明jūn_duì主要指望他们,靠农民和农业短期内没有指望。
而且朱由崧知道,这些大奸商的影响绝对不次于祸国殃民的东林党,要把他们无凭无据地全都抓起来治罪,汉奸是除掉了,但负面影响更大,就像当初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全部的东林党斩尽诛绝一样,这无异于手病剁手,脚病剁脚,要与这些奸商人打交道无异也是一场战役,同样考验着他的智慧,绝不能操之过急。
想想这些,朱由崧心平气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