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几块料子,还是早先刘仁贵扯了给她的。
回到家里,院里黑灯瞎火,这也不打紧,农家人还是很勤俭的,这灯油太贵,不是大事儿,家里也没必要点灯。
进了正屋后,发现先前还睡在床上打鼾的刘大富,不知去了哪儿?
今儿本就受了一肚子窝囊气,这会儿又不知这无用的刘大富死哪儿去了,满腔怒火憋着无处可发,此时站在东屋的炕前,气得鼻子都冒青烟了。
用力的把被子一掀,伸手一摸,冷的!
更是怒火中烧,想起先前她一人面对孙家那么多汉子,而刘大富却醉得正香,更是气不过。
因此,扯开嗓子一吼:“人都死哪儿去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
她又走到东屋窗口,推开窗户朝院子里喊:“三贵,三贵,你爹呢?”
刘三贵并没有应声,到是刘小兰在西屋那头回答了:“娘,爹刚才还在呢,三哥扶爹去茅屋了。”
刘齐氏这边一阵沉默,又就着月光摸到了床边,没错,她与刘小兰用的都是床,准确的说,只有刘三贵家用的是炕,谁叫张桂花娘家当初嫁她时,没有准备一个像样的木架床呢。
在她屋的东边还有一个炕,以前是给刘小兰住的,后来才把她分去了西屋,又给打了上好的床架子。
刘齐氏寻思着,刘孙氏给自己家生了两个大孙子,只怕刘仁贵不会轻易休了她,但刘齐氏现在已容不下刘孙氏在自己头上拉什么玩意儿了,一门心思想给刘孙氏找点麻烦。
又盘算着,自己要如何做才能牢牢抓住刘仁贵,让这个二儿子乖乖听话。
在刘齐氏的心里,媳妇永远是养不亲的,是别人家的女儿,只有儿子、孙子,才是她刘家的种。
哪怕张桂花那般老实听话,在刘齐氏心中依然不把她当刘家人。
这不是刘家人还包括了,大二子媳妇李氏,二子媳妇孙氏。
她又想起自从二儿子结婚后,没过几日便提出搬到镇上去住,当时她是怕累着自己二儿子,夏天还好,到了秋冬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下雪的,刘齐氏自己见了也心疼,也没少跟刘仁贵说过,让他住镇上,沐休了再回家小住,只是刘仁贵不乐意,这事便作罢了。
当初一听刘仁贵提出来,她还以为是他自己想通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刘齐氏第一个反应:怀疑这事儿是刘孙氏背后撺掇使坏了。
想到这儿,她的目光又移向了旁边的空床,越想越讨厌刘大富,自己嫁给他当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唯一欣慰的是,自己生的几个儿子都是个顶个的好。
她的小儿子过几年是要下场考秀才的,听说孙子们今年也有要下场考童生的。
想到这儿,她的心情又好了些,自己努力了这么些年,一切的一切看起来越发好了,唯一的不好,就是刘孙氏太没有眼力界儿了。
再想到自家儿子被她哄到了裤腰带上,心里又不得劲儿。
她这边胡思乱想,那边,外头传来刘三贵的声音。
“爹,你慢点,小心台阶。”
刘齐氏在里头听了,暗自啐了一口,骂了句啥玩意儿。
也不知道她是在骂谁。
待到刘三贵扶着刘大富进了东屋时,她已经拿了火折子,把东屋里的桐油灯点亮了。
刘大富见到她坐在床边,原本有些犯浑的脑子稍稍清醒了点。
“呸,你怎么不喝马尿喝死算了,嫁给你这么个窝囊废有什么用?人家带人打上门来了,你倒好,睡得还挺香,我爹真是瞎了眼,才觉得你人不错,老实有个屁用?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原本安静的屋里,突然响起刘齐氏咒骂的声音。
刘三贵若是在以前,一定会帮自己老爹争辩两句,而此时,他仅仅是微微欠了欠身,扶着刘大富继续往床边走。
对于刘齐氏的谩骂弃耳不闻,干脆作了耳边风。
“你是聋了还是瞎了?没有卵用的东西,废物!我齐蕊儿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才与你结成夫妻。”刘齐氏见刘大富不理她,越发歇斯底里了。
“给老子闭嘴!”刘大富突然一声大吼。
谁也没有想到刘大富会突然发怒,或者说是大家都习惯了在刘家,都是刘齐氏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