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里,卫长风骑着马慢慢走着。他心里计划着,今天仍是行三十里既止,明天四十里,后天开始再加。他正自计划着,身边突然一阵惊呼声。
卫长风急抬头看去,对面,隐隐的出现了一只大部队!
这支部队看来人数不少,黑压压的一片,正与汉军相向而来。
卫长风的心中一紧。
此处已经没了匈奴军,所以他也没有派出远哨,没想到南方居然来了一只部队,难道匈奴人说的是假话,他们的大军悄悄绕到了汉军背后?
“派一队士兵前往探查!”他才下令,却见对面一小队骑兵飞驰而来。
“戒备!”卫长风立刻下令。
命令才一出口,白起却急阻止道:“不必,是汉军!”
卫长风细看去,此时那一小队骑兵正快接近,果然,是汉军服色。
这一小队骑兵来到近前,早有一名小都统上前,向卫长风报告。
原来对面的是汉军的增援部队,人数达十万之众,正在前来。
众将的脸上都有些变色。
原来汉军急需增援之时,朱尚书推三阻四,不肯兵,现在听得汉军得胜,倒是派了十万大军前来增援,这算什么意思?
当然,这个答案每个人都知道:这算争功的意思。朱尚书虽然远在长安,但军功还是不会不争的,击败匈奴这样的大事件,要是没有他朱尚书的一份功劳,哪里能说得通,所以,朱尚书指挥若定,杀伐决断,派了大军前来增援。
卫长风哼了一声,虽然这摆明了是朱令在争功,但毕竟与被派出来的将领无关,他只得下令全军向前,迎接援军。
这支部队的带队统帅却不是哪一级的将军,而是新提升的兵部侍郎,名叫张如是。看来朱令倒也知道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他自己既然不能亲自来援,就把带队来援的这个小功给了自己的副手,他得大功,张侍郎得小功,大家都有功,大家就都没话说了。
张侍郎与卫长风相见,很是客气了一番,言谈间大夸卫长风“定国安邦、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等等,反正所有常见的不常见的成语都让他说了个七七八八,夸奖已毕,却取出兵部的公文来,言道兵部特令,两支部队合而为一,都统一由自己指挥,卫长风则为副帅。
卫长风只能无奈的同意。
事情很清楚,朱令就是派张侍郎来夺卫长风的功的,回了长安,这大军的统帅可不是卫长风,而是张侍郎。但这事儿倒也无所谓,朱令再怎么夺卫长风的功,可也没办法说整个战斗都不是卫长风指挥的而是张侍郎指挥的,象这种小功,只好让了。
张侍郎见卫长风点头同意,大是高兴,一边下令自己的将领接手各部指挥,一边一再的邀请众将晚上一定要让他请一桌酒席,欢聚一下。
众将虽然对朱令的做法不满,但张侍郎是奉命行事,倒也不能过于迁怒,况且大战已毕,放松一下倒也无可无不可,何况兵部侍郎亲自相邀,这个面子怎么也得给,于是纷纷称谢。
当晚,张侍郎的大帐中人头攒动,卫长风、白起、童浩然、郑克金、李全等人无一缺席,反正指挥部队的职责已经由张侍郎的手下接管,大家也没什么事,都早早的来到帐中,等待开席。
不一时,张侍郎到来,一声吆喝,酒菜传上,众将虽然不贪这一口美食,但行军久了,突然间有一桌上好的酒菜,倒也都是胃口大开,加上击败匈奴,心情大好,纷纷的吃喝着,席间谈笑声不断,倒也是其乐融融。
张侍郎与众将应酬了一阵,起身出去了一会儿,再回来时,面带笑容,扫了一眼众将,咳嗽一声道:“列位既然来全了,本官有一事宣布。”
众将纷纷停箸,等着张侍郎的下文。